关于西周陈国世系增加两代人的问题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陈月海

关于西周陈国世系增加两代人的问题

 

此问题在《颍川陈氏考略》出版之前,讨论已久,并反复征求宗彗宗亲参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从胡公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到共和元年幽公即位14年,历时205年,仅下传4代人,其代数与时间严重不符,应该增加2代人,名讳可以暂空缺,留待后考。这是当时的处理意见。

时之2016年7月份在武汉编纂《陈氏数字化联宗谱》,由陈宗彗执笔,在胡公后增加2代人名即“安”和“威”,其依据来自网络。到了2017年10月在南昌编辑《陈氏资料汇编》时,我将“安、威”删去,仍缺名讳。

时之今日,他却抛出《陈国早期世代问题》一文,并在电话中一而再再而三要我改过来,为什么?下面就是此文中的一段话。

 

陈国早期世代问题

陈国早期世代指的是从周初(BC1046)到共和元年(BC841)世代。家谱所列陈国前期世系多为:胡公满-申公犀后、相公皋羊-孝公突(申公子)-慎公圉戎-幽公宁。陈国早期世代虽无太多争议,但还是存在明显缺陷。周初到共和元年205年间,陈国只传五君,代均51年。根据代均含年常数30年一代,显然有©记。根据对君位继承制度的不同认知,可有不同理解,因而也有不同的处置方法。如果认为西周前期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那么陈国显然有代数©记。有人用补入两代的方法,使之符合代均含年常数,这不失为一种尝试。实际上西周前期实行的并非是单一的纯粹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存的制度。理想状态是经多次兄终弟及之后,幼弟卒后才有子继,这样就大大延长同代在位年数。若此,代均51年也是合理的,那么©记的就是同代在位的兄弟。近期有关论文指出,鲁国西周大部分时期都处在有年可考的历史时期,鲁国在周初到公元前841年,历五代八君,是可信的;而鲁国以外的周朝和其他诸侯国都是到公元前841年以后才有可靠纪年的,因此都是可疑的。若陈国谱系加入三位同代兄弟,则与鲁国相同。问题是当下无论是增加代数和增加兄弟,除了考古发现几乎不存在找出史料依据的可能,都只能是推断,而且不能服众。笔者认为,按此前多数家谱认可的史籍记载建立谱系比较稳妥,不至于引起更多争议。

上为陈宗彗文中的一段话,他说:“若陈国谱系加入三位同代兄弟,则与鲁国相同。”

共和元年前,据《史记·陈杞世家》载:“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当周厉王时。慎公卒,子幽公宁立。

这里只有一个弟相公”是“兄终弟及”。哪来的“三位同代兄弟”继位 

父终子继与兄终弟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兄终弟及”的在位时间之和,一定要比“父终子继”的在位时间和要短,并且短得多。比喻两兄弟之间相隔3到5年,按照生命的规律,那么兄弟俩在位时间之和,一定比父子俩在位时间和要少得多!弟及的时间一般也会在 “3到5年”这个数字上上下浮动,并且弟及时间越延长越影响到下面的“子继”登位时间。例如,雍正在位13年崩,其子乾隆继位,在位60年。假如雍正死后改成八王爷胤禩上台“弟及”8到10年吧,再由乾隆上台,那么乾隆就不会在位60年!?道理就这么简单。

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不能以人的寿命来计算代均时间。《颍川陈氏考略》里计算代均时间,是以前者与后者的出生时间为基数来推算,如宜都王叔明生于562年,其十代孙伯宣824年生,他们的代均为「(824-562)÷9﹦29.1」,代均数即29年。因为人类生命传代有规律可循,死亡并没有“规律”可测。所以,不能以某人的在世时间来匡算世系代数,更不能以帝王的在位时间来匡算世系代数!

有关西周陈国世系从胡公至幽公之间,历时205年下传4代,平均每代51年,其代数与时间严重不符的这一说法,不光是我们的研究如此,即使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王恩田的《史记·西周世系辨误》也是这么说的。

《史记》从胡公至幽公宁下传四代之遗©,在《史记·西周世系辨误》文中,王恩田援引“明清两代的毛坤和梁玉绳则分别指出《陈杞世家》中陈国西周世系自胡公建国到和周厉王同时的慎公仅有四传、杞国西周世系从东楼公建国至厉王出奔时的谋娶公仅有四世的错误。(注:「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周本纪》,《考证引》)”。此外,

还有《辕涛涂世系考上篇》考证,也是如此。

    至此,道理已明,无须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