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陈月海 陈刚

陈晖,是江西泰和县柳溪陈氏开基祖,伯党之曾孙,五代时由金陵迁徙居泰和柳溪,生息繁衍,传承血脉。

一、陈晖行事简析

陈晖,《唐表》名徽,世系为“伯党→元史→徽,温州司户参军”。南宋《澹庵文集》卷五《先兄民师配安人陈氏墓志铭》载:“曰晖者自金陵徙江西,遂为吉之泰和人。二子曰承进、承逸,世未有聞。”由此,徽、晖同为一人,是陈褒的后裔子孙。

   《唐表》中的陈晖世系上源,当来自于北宋时期的某一族谱资料,比之宋元时的墓志铭简约得多,如宋末元初姚燧《牧庵集》卷十三《宋太常少卿陈公神道碑》载:“兼,右补阙,翰林学士。翰林三子:监察御史当,大理评事苌,秘书少监京。少监以从子盐官令褒继,盐官生高安丞灌,高安二子,伯宣伯党。伯党生元史,元史生徽,温州司户参军。”碑文从伯党六世祖陈兼说起,到陈京、陈褒、陈灌,世次清楚,然有不足之处即陈灌之子陈镛(镶)给©了,错为“高安二子,伯宣伯党”。这在南宋邓世明《古今姓氏书辩证》中既已©且错,其卷六载:“京以从子襃继(襃同褒),生灌封髙安丞,灌生伯宣伯党。”但是,在《宋史·陈兢孝义传》和《通鉴续编》等史志书中均载“灌孙伯宣”。“孙”和“生”音同字异,一字之差就少了一代人。今修水龙峰陈氏为灌公的大本营,自804年灌公夫妇被害于高安官舍,其长子陈镛杀了豪猾全家后外逃,次子陈鍠扶柩归来,为避仇人而不敢葬武宁蒿港,翻山越岭葬于龙峰深山老林,于是,陈鍠家居龙峰。到1992年,龙峰陈氏族谱续修十二届,其凤山支谱载:“古谱载镛(镛,即义门谱中的镶)裔嘉祐八年癸卯义门分庄修谱,中书舍人锹溪王允序:“襄(镶)子二,伯宣伯党。”由此可见,从北宋到南宋、再到元初,由正史到地方志、再到龙峰谱、柳溪谱,均载陈晖是陈兼→陈京→陈褒→陈灌→陈镶→陈伯党之后。

明洪武《东里集》卷四之《陈氏宗谱序》载:“西昌陈氏有二族,其一五代时讳晖者自金陵徙。”即是说陈晖徙泰和是在十

国五代时期,但五代时间跨度很大,从907年唐朝亡,到960年南唐亡且北宋立。

北宋江西南城县人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十四《太平兴国禅院什方住持记》载:建昌军南城县太平兴国禅院“按旧记,唐天祐丙子(916),制置使陈晖所创,号显源。”此时陈晖,应该是南吴制置使。因唐天祐丙子年,即南吴天祐十三年丙子。自哀帝天祐四年(907)唐朝亡后,南吴杨隆演拒绝承认后梁,依旧沿用唐天祐年号,直到921年改元顺义

五代制置使,《宋史·职官志七》:“制置使不常置,掌经画边鄙军旅之事。显然,五代时期的南吴制置使与吴越司户参军职能类似,同为管理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因此,温州司户参军陈徽与南吴制置使陈晖同为一人,毋庸置疑。

又《明一统志》卷五十三载:“旴江亭,在府城东旴水上,南唐制置使陈晖建,韩熈载记。” 韩熈载,字叔言,祖籍南阳,潍州北海人 。五代十国南唐名臣、文学家。他对本朝制置使陈晖当然熟悉,焉能记错?并且当时的南城县属于南唐管辖,旴江亭所在位置在南城县。

《唐表》只说陈晖温州司户参军”,未说是在哪个朝代。五代十国时,温州隶属吴越,不属于南吴。因此,陈晖先为吴越温州司户参军。

再由“唐天祐丙子(916),制置使陈晖所创”知,陈晖先在吴越任温州司户参军,不久便投靠了南吴,官任制置使,仍旧管理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

到了南吴天祚三年937,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吴亡而南唐立,陈晖依旧是制置使,干他的老本行。

如是依照上述几个条件,则表明陈晖先为吴越温州司户参军”,后投南吴任制置使,天祚三年南吴亡,陈晖转入南唐,职位不变。推陈晖初仕吴越温州司户参军时约30岁,时在吴越天宝三年(910)入仕,几年后投靠南吴;到了天祐丙子年(916)他已经是南吴制置使,时年约37岁;到了937年南吴禅位于南唐,陈晖仍旧制置使,并在制置使任上致仕。若按古制70岁退休,陈晖要在南唐保大7年(949)致仕,由金陵迁居泰和,如此,它符合“西昌陈氏有二族,其一五代时讳晖者自金陵徙”的时间记载。嗟乎,陈晖的简略行事,大概如此。

二、义门伯宣世次与柳溪伯党世次的比较

1、义门伯宣到陈兢的世次与时间:

据《®山志·山川胜迹》载,伯宣生于824年;谱载伯宣仲子崇生于852年,之间相隔29年。陈衮,字元钦,陈崇之次子,也推29年间隔;昉、兢间隔数按30年计。其世次与时间为:伯宣824)→崇852)→衮881)→昉911)兢(941)。按《宋史》载,“淳化元年(990),知州康戬又上言兢家常苦食不足,诏本州每岁贷粟二千石”,时陈兢50岁,正在家长任上,合乎情理。对这一世次时间,本文不详述,可参阅《颍川陈氏考略》和《陈氏谱考辑要》等书。 

2、柳溪伯党到承逸的世次与时间:

按旧时同一个家族在给子孙取名字时,一般有意识地用相同的字或相同的偏旁以示字辈。对照柳溪派与义门派,在字辈上是符合这样的原理要求,如陈衮字元钦与元史同字辈(元史是字,非名)。陈昉与陈晖同辈,偏旁为“日”。由此,伯宣对应伯党,崇对应□□元史对应元钦,昉对应晖。陈兢对应承逸,虽不符合取名规则,只能说明两地人越往后联系越少了。下面用时间来检验这一推理是否成立。

对照义门世次时间推之伯党,要比伯宣大得多,非《唐表》中的排次于伯宣后。[注:福建仙游族谱说伯宣为陈环(当由瓖误为環)第五子]。若按陈晖的行事时间,推伯党为陈镶长子,生于800年左右。即陈镶21岁生伯党。伯党长子失记,推其826年出生。推元史排行为长子,约为852年出生。再以28年间隔常数推陈晖生于880年左右。再据《先兄民师配安人陈氏墓志铭》承逸为承进之弟,排行老二,推承逸生于912年,也合理。于是,伯党800)□□826)→元史852)→晖880)→承逸912)

陈兢和承逸同为叔明第十四代孙。从912年承逸出生,距嘉祐七年(1062)义门分庄还150年,还可繁衍5代人。通过对比由此揭示两个问题:一是伯党到元史,中间似乎©记一代人;二是承逸非义门嘉祐七年分迁泰和庄之庄主。既然承逸不是义门分庄主,也即非义门人。在义门谱中所谓“承逸分泰和庄”,纯属子虚乌有的事。这明显是明清修谱者所为,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