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闵清忠

读《陈氏研究文选》的一点感悟

 

义门陈,从陈旺731年来德安开基建庄,到唐乾符三年(876陈姓人“异流同源”“合族同处”再到唐中和四年(884唐僖宗旌表“义门陈氏”,之后在北宋嘉祐壬寅年(1062)与德安“打官司”争强斗狠,结果被上级官府或朝廷勒令析庄,由此,历时332年的兴衰史就此终结。从此,义门人分迁外地,天各一方各自走向新生活。在这332年中,合族同处有186年共同享受义门荣光及“蠲免杂役”“贷官粟”等优惠政策178年。 

我是德安磨溪乡土生土长,与车桥义门邻近,从儿时起,有关义门故事和传说,耳熟能详,如“百犬同槽”“九里殿”

“百婴待哺”等等。

                          (迁徙图

我是作者的忠实读者,他和陈刚出版的每部作品都送给我看。今天,我伏读他发来的《陈氏研究文选》电子版文稿后,深有感悟,并对义门陈历史有了新的认知,对义门的印象愈加清晰。

义门陈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开基建庄。义门陈氏始祖陈旺,字天相,南朝陈岳阳王叔慎后裔,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建庄九江郡浔阳县蒲塘驿太平乡常乐里(德安县志曰“长乐里”)永清村,购田置产,耕读传家。旺生机,机生感,感生蓝,蓝生青,青生六子曰伉、侍、仲、俛、伟、伸,六生十七,十七生三十是家族兴旺起来。青,显祖。乾符年间,陈伉主家政,家庭人口九十余,不分家,财产共有。

.合族同处。义门开基145年后,即在公元876年帅柳彦璋攻打江州城时,为躲避战乱,南朝陈宜都王陈叔明五世孙陈兼六世孙陈伯宣,从®山脚下德化县甘泉乡甘水垅举家迁居德安,与陈旺六世孙陈伉几兄弟合族同处,共建义门。

德化县甘泉乡甘水垅,即今九江市柴桑区狮子镇牌楼村。牌楼村,是因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在此村表彰“义门陈氏遗址”而得名。牌楼村,曾经是陈伯宣家族的故居(参见《®山志》卷二“山川胜迹·义门山”)。

.旌表陈氏。唐中和四年(884),唐僖宗李儇见江州陈氏一族昌盛,数世同居逾150余年“合族同爨”。黄巢动乱后,为安抚民心,朝廷旌奖了一批“德义人家”。对江州陈氏,唐僖宗御笔亲题“义门陈氏”四字旌之,从此,江州陈氏始有“义门陈氏”这个称誉。

.义门分庄。北宋嘉祐七年壬寅(1062),义门开始分庄。关于分庄的起因,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义门谱说:由于义门盛大,有威胁朝廷之嫌,于是仁宗皇帝下旨令其分家。另一说法见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十《江州义门陈氏》记载:“至嘉祐时,以岁歉乏食。知县邢,其姓者,因讼勒其析居。是时,老幼见监分官来,皆恸哭。”按理说,后一种说法接近历史真相有理有据。因为义门人搞的是家族集体经济,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粮食产量上不去,遇到荒年,饥饿难熬如义门谱《义门记》所载:“淳化初,殿中丞康戬理江州事,又奏陈氏一宗千口,近年乏食,饥贫难济。请每岁春首贷粟二千石以赡之,俟丰年还官。”以及“至道以来,仍岁饥荒,陈氏举宗啜粥,杂以藻菜,怡然相存,义之所至也。”这些记载该为可信,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中亦载:“淳化元年五月癸丑,江州言德安县民陈兢十四世同居,老幼千二百余口,常苦食不足。”由此算来,义门人从宋太祖淳化元年(990)起,到仁宗嘉祐七年(1062)分家这数十年生活过得很艰难。为“贷粟”,强跟县令打官司,最终导致义门大分析。这个记载,应该是历史的真实。

月海先生是我师范同学,为他秉持求真务实和传信不传疑的学术精神而感动。二十多年以来,他勤耕不辍,如今已逾古稀之年,尚奔波不息,研考成果颇丰,甚感欣佩!岁在2023年立冬日

                                       

作者简介

闵清忠,19557生,江西德安磨溪人,中师毕业(进修大专),教师职业,副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