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网络上盛传名人、专家、学者据史料对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陈旺迁居江西省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长乐里建庄,到宋仁宗嘉祐七年奉旨分家,历时332年,义聚15代,整个义门陈家族高峰时期人口达3900余人的事迹大加赞誉;从而对历时332年15代不分家这个历史事实的认定。不要小看这两个数字,它是分清谁为义门陈一世祖,谁为义门陈开基祖的分界线;也是对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世系概念的重要界定。但是有人不愿意这个事实,另搞出什么“以伯宣公来说是731年建庄,以旺公来说应是832年建庄;两种说法应该都对,关键是看你从哪个公算起”等等,忽悠读者,扰乱视听。因此,我们要论证江州义门陈历时332年,义聚15代不分家是从哪一个人算起,哪为义门陈一世祖才是合理,而且一定要说清楚,不能模棱两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按《宋史·陈兢传》是从宜都王陈叔明至陈延赏为15代开始分家,这就为考研义门陈源流世系提供了可以遵循的历史依据。
一、若按实际合族同处起算,即从陈旺开元十九年(731)迁居江西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建庄。如《通鉴续编》“自兼至崇未尝分异”,兼旺为从兄弟并且同时代人,因此义门合族时间要从陈旺算起。
二、关于谁是义门陈一世祖(即始祖)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三种说法:
1、义门陈一世祖是宜都王陈叔明(宋史);
2、义门陈一世祖是著作郎陈伯宣(部分义门谱);
3、义门陈一世祖应追溯到宣帝陈顼(依据异流同源性质);
到底谁是一世祖才最合情合理?
①从合情方面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运行过程,当年义门陈建庄不久应该还是初级阶段,在当地只是一家陈姓而已,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据史料及族谱记载唐开元十九年由陈旺迁居到江西省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长乐里建庄,到唐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时至乾符四年黄巢兵攻破江州大肆杀戮,居住江州城边德化县陈伯宣(即陈兼六世孙)移居德安,同伉公几兄弟合族同处,共建义门,于是在唐中和四年僖宗御笔题赠“义门陈氏”,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家表彰,闻名遐迩,才逐步形成义门陈氏体系而发展壮大到顶盛时期。到了宋仁宗嘉祐七年因讼分家,官府派官员临门析产。然而,偌大一个陈氏家族在朝廷的干预下走向四面八方,散处异地他乡。
②从合理方面来看。有一种说法说义门陈一世祖应追溯到宣帝陈顼,理由是义门陈氏实为南陈多王的后人集聚义门合族同处,因此要抬出宣帝陈顼来统领各派。如推叔明或叔慎或叔达为义门始祖,都难以统领义门各支派。
三、关于历时332年,15代不分家的具体代数问题。以下有六组世系吊图,看哪一组源流世系更符合历史事实,供读者参选。
① 1顼→2叔明→3志能→4定→5球→6兼→7京→8褒→9灌→10镶→11阔→12崇→13衮→I4昉→I5兢→l6延赏。
② 1叔明→2志能→3定→4球→5兼→6京→7褒→8灌→9镶→10阔→11崇→12衮→I3昉→I4兢→l5延赏。
第①②两组为近来学者考证的义门叔明一支世系,它合乎《宋史》
中的世系。
③ 1叔慎→2高→3才→4蕴珪→5旺→6机→7感→8蓝→9青→10伉→11忻→12经→13渤→I4梓→I5守成。
第③组亦为近来学者所考证的义门叔慎一支世系,它是以史谱结合而综合考证的成果,符合义门人物、事件及时空的进程。
④ 1旺→2机→3感→4蓝→5青→6伉→7忻→8经→9渤→10梓→11守成。
第④组是将义门二合一世系分开排列,从陈旺唐开元十九年建庄到宋嘉祐七年守成分庄的世系。
⑤ 1伯宣→2檀→3旺→4机→5感→6蓝→7青→8伉→9崇→10衮→11昉→l2兢→I3延赏。
第⑤组为义门二合一世系,是按“伯宣孙旺”来的,以叔明十世孙陈伯宣为义门始祖,说他是唐嗣圣中的人,并撰有《匡山谱序》。
⑥ 1叔明→2志高→3才→4蕴珪→5兼→6京→7褒→8灌→9钰→10镶→11阔→12檀→I3旺→I4机→I5感→I6蓝→I7青→I8伉→19崇→20衮→21昉→22兢→23延赏。
第⑥组亦是明清谱中义门二合一世系,是以叔明为一世祖。它根本不符合时空发展的进程,如叔明生于562年,伯宣生于824年,延赏生于960年,计其平均间隔时间都不符合生育传代之常数。
四、关于大小两个陈旺的问题。现在网络上竟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分析大量史料后推测,陈兼弟弟陈旺到德安后,发展得比较沉寂。陈阔支系迁到德安合族后,陈阔的孙子陈旺大量购置田产,江州陈氏发展起来,很快成为当地望族。唐僖宗旌表义门,追溯起来,陈阔建了首功。后世按家族中最显耀的人物为望,把义门陈的开基祖认为是陈阔的孙子陈旺。”这话咋一听似乎有道理,即没有防碍唐开元十九年来江州浔阳蒲塘场太平乡长乐里建庄的陈旺,又突出了陈伯宣和他的孙子小陈旺。但说者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两个陈旺在时间、代数、人物等方面均过不了与历史时间连接这道关坎。
为了弄清“大小两个陈旺”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还特意电话咨询了陈月海先生。他向我述说了“小陈旺”的来由。即“小陈旺纯是高安陈和平胡诌出来的。为此事我们还争论一番。2016年出版《义门陈文史考》前夕,为了‘兼弟旺’的世系,特地拜访了陈和平,并问‘兼弟旺’的世系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是从高安老谱上看到的。于是第二天我们跑了几个乡镇,尤其是大田村,没有找到老谱。又问‘小陈旺’从何而来?他说:‘因族谱上都说‘伯宣孙旺’,如果没有的话,恐怕宗亲们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还是写个小陈旺比较好,这样既坚持了‘兼弟旺’又照顾到‘伯宣孙旺’,岂不两全其美?并建议我在书上一定要写上‘小陈旺’……”我当即对他说:“你还嫌义门世系不够乱?又来个“小陈旺”!如此留给后人,岂不是乱中加乱吗?!……”列位看官,明清谱中的义门陈人物与时间不符、世系乱象等,就是类似这等人凭空想象出来的。
经考证,唐开元十九年叔慎五世孙陈旺来太平乡长乐里建庄至宋仁宗嘉祐七年历时332年。而伯宣孙旺是什么时候来太平乡长乐里建庄,没有哪本书有记载。按《宋史》从宜都王陈叔明至陈延赏义门陈分家是15代,而义门陈氏明清谱世系从宜都王叔明至延赏为23代,这有悖历史事实(见上图)。从人物连接上,请问两个陈旺的子孙如何连接。如果推测者不否认前一个陈旺的话,那么两个陈旺的后人都连接旺、机、感、蓝、青……?此人真是胆大妄为,敢想敢做,弄出如此笑话!
综上所述:现在网络上有对《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错©“质疑”与“释疑”的争论,主要是围绕人物与时间的争论。《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对伯宣孙旺的世系始终无法释怀,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大成谱的所谓“正确性”。陈月海、陈刚二人写的《义门陈文史考(二版)》《颍川陈氏考略》两书已考证兼、旺为从兄弟,与陈伯宣从时间,人物连接上并无祖孙关系,这对《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无疑予以无情的鞭挞。现在"两书"已得到社会上有识之士广泛支持,我们义门陈后人续修家谱应该遵循历史事实,尊重考证成果!研究成果来自不易,为续谱者提供了可信的资料,我们应学习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