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陈月海

陈义祥先生连发《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唐陈伯宣活动年代续考》《再论义门陈异流同源说之缺陷》三篇文章,其要点即以谱考史、改史,凡是陈月海陈刚书中的考证跟明清以来义门谱中不符的论点都是错的,无论你依据的是哪部正史、方志还是名家著述,皆不能算数。下面就以陈义祥所说的为据,就事论事,再来讨论义门人是异流同源,还是一元一流,只有把它放到时间的天平上,才能看清究竟。

在《陈伯宣活动年代考》,陈义祥推算伯宣祖出生时间约为公元731,卒年约在敬穆之间,即公元 821—825 之间。而在《唐陈伯宣活动年代续考》里则改口说:如此表述我的观点:陈伯宣到江州®山的时间是唐贞元十六年至元和初年(公元801—806年);生卒年或活动年代在我国唐代的公元八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公元九世纪上叶,即出生年约在公元 730—740 ,卒年约在公元 820—830 年之间。

前文说约为公元 731 ,后文又说即出生年约在公元 730—740,好吧,就按你后文所说的公元 730—740 ,折中为“735 可以吧?!并由此来算一算义门每代人与时间比的关系。

明清以来的义门谱基本是以叔明为一世祖直至延赏义门分家,其中从伯宣上到叔明,宗谱和《宋史陈•兢传》是一致的,从伯宣下到延赏则与宋史不同,原因是在伯宣与陈崇之间插进“檀、旺、机、感、蓝、青、仲”这七代人,致使家谱与宋史不合。究竟谁是谁非,由时间来作鉴定。

一、义门谱世系:

1 叔明→5 五世孙兼→6 京→7 褒→8 灌→9 镶→10 伯宣→11檀→12 旺→13 机→14 感→15 蓝→16 青→17 仲→18 崇→19 衮→20 昉→21 兢、蕴、度→22 延赏

二、人物生辰时间:

1、叔明,据其墓志铭载生于 562 年(谱曰 555 年)。注:《宋史•陈兢传》从叔明到五世孙陈兼,中间有三代人名不明,故略。

2、陈兼,字不器,行二,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初官江州;乾元二年(759)秋前病故。另据豫章罗氏宗谱载:陈兼有一女生于唐开元乙丑(725),嫁给罗氏宏元,宏元生于开元癸亥(723)年(谱照见《义门陈文史考(二版)》第 265 页)。据其生平事迹推约生于 695-700之间,折中为697年。(详见《颍川陈氏考略•陈兼生平事略》)第197页。

3、陈京,字庆复,陈兼第三子。据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载:“公大历中始来京师,中书舍人杨衮,杨舍人炎读其文,惊以相视曰:子云之徒也。常以兄之子妻公,由是名闻。……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二十五日,终于安邑里。”由陈京来京参加科考并婚配常氏来推,生于735年能立得住。

4、陈伯宣,按《®山志》桑乔推“其生当在敬穆(824)之间”;“大顺初(890)卒”(《宋史》)。可义祥说这是错误的,不能为据,下面就按他说的735年生。

5、陈崇,字克尊,义门第三任家长。据鄂州陈琢《义门陈姓历史资料简编》载其“生于唐大中六年壬申(852),唐乾符元年甲午(874)举人”,大顺初(890)立义门家法。

6、陈蕴,伟公玄孙,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01 载“蕴八十且有行义”,由此可知其生于 944 年。

7、陈度,伸公玄孙,据《江西历代进士名录》载:“陈度,字叔宪,江州德安县人。景德二年(1005)登进士第,仕至太子中舍。”又据其《墓志》载:“景德二年(1055)春于御前擢第,……天圣六年(1028)五月二十五日终,享年七十有三。”由此其生于 956 年。

8、陈延赏,字子中,江州德化人;淳化三年(992)壬辰孙何榜进士(《江西历代进士名录》)。另据高安陈家湖延赏后裔谱载其生在建隆元年(960)。

三、计算代均时间:

叔明至陈兼:(697-562)÷4=33.75

叔明至陈京:(735-562)÷5=34.6

(注:叔明至兼、京未受后面的“二合一”谱系影响。)

叔明至伯宣:(735-562)÷9=19.2

叔明至陈蕴:(944-562)÷20=19.1

叔明至陈度:(956-562)÷20=19.7

叔明至延赏:(960-562)÷21=18.9

陈兼至伯宣:(735-697)÷5=6.8

陈兼至陈崇:(852-697)÷13=12.9

陈兼至陈蕴:(944-697)÷16=15.43

陈兼至陈度:(956-697)÷16=16.18

陈兼至延赏:(960-697)÷17=16.4

陈京至伯宣:(735-735)÷4= 0

陈京至陈蕴:(944-735)÷15=13.9

陈京至陈度:(956-735)÷15=14.7

陈京至延赏:(960-735)÷16=14.06

伯宣至陈崇:(852-735)÷8=14.6

伯宣至陈蕴:(944-735)÷11=19

伯宣至陈度:(956-735)÷11=20.1

伯宣至延赏:(960-735)÷12=18.75

 

从上述每代平均间隔时间来看,义门“合二为一”谱系明显立不住!如果按照《宋史•陈兢传》《通鉴续编》《江西通志》《九江府志》《德安县志》《®山志》等史志载“伯宣子崇”和伯宣“计其生当在敬穆之间”以及“大顺初卒”来计算,同时把叔慎一支“旺机感蓝青等”从中分离出来,义门谱中的人物世次、记事等都能与时间相符,与史志相合。详见《陈氏谱考辑要•总论•义门世系》,这里不想重复。

最后谈一谈《义门记》。《义门记》的作者是胡旦,字周父,渤海郡(今山东惠民)人,不是德安胡旦。义祥宗亲说其“母亲和夫人都是义门陈娘家人”,为道听途说。

《义门记》虽记述了义门起止和显要事迹,但可惜由于天灾人祸,《义门碑》历尽兵燹,数竖数毁,传到今日出现几个版本,文字多寡不一,标题各异。有曰《义门碑记》,有曰《宋咸平壬寅岁序》,还曰庆历四年《义门陈氏金字谱序》等,并在传递转抄中舛误不断,世次与时间极不吻合,相互矛盾十分突出,多与史书方志记载不符。此错由来已久,早在绍熙五年(1194),益国公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即指出:“胡周父史笔文华着声三朝义门碑甚有古风,中经兵火,得贤宰吕仁甫表而出之,……铭以居官为,若官疑后来碑误。这个胡周父很显然指的渤海胡旦而非德安胡旦。清同治《德安县志》卷十一“人物·孝友”在载述陈昉事迹后有一按语指出:“抑碑经火后,本版错误,有如周益公所云;又不第若官二字为然耶!”到了明嘉靖年后《义门记》才收入地方志,得以保存到今天这模样。可义祥宗亲却睁着眼睛瞎说:“《回义门陈累朝事迹状》和《义门记》是原文转载于宋史(《义门记》因兵燹个别字有误)。而《宋史·陈兢传》是元末人在《回义门陈累朝事迹状》和《义门记》等史籍的基础上改编的,距两文成稿时间近 300 年。”很明显,这又在糊弄不明就里的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