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陈先富

 庚子岁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国人躲避“新冠肺炎"隔离在家。闲暇之际,有义门陈回归庄陈义祥、四川岳池陈武亮两位宗亲发文,就陈月海陈刚二人所著“两书”,继陈恩明之后又一次展开新的辨析。义祥否定《宋史·陈兢传》“伯宣子崇”“伯宣大顺初卒”及《义门家范十二则》“异流同源”;武亮怀疑“志高非叔慎之子”。双方经过几个回合交锋,义祥武亮两君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赞同“两书”观点,但却把目光转移到《陈氏入蜀记》这篇资料上。义祥君说:“如果在《陈氏谱考辑要》一书附上说明《陈氏入蜀记》手稿是由今人陈正罡抄写,也就没必要让我花费精力考证了。另,关键是原稿内容与正罡手抄稿是否一致,这个更重要”。武亮君说:有关“志高为叔慎之子”的有力证据目前仅万福庄宗武支系《陈氏入蜀记》一例。在学术上“孤证不立”,……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等。

两君都认为《陈氏入蜀记》是有力证据,但都带有附加条件,一个是“原稿更重要”,一个是“孤证不立”。其实这些附加条件并不重要,因为,双方在辩析文章里都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孰是孰非读者心里有杆称。重要的是我们从辨析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获得了哪些共识是值得我们思考。本人就此有以下四点浅见,仅供参考。

1、史籍记载的时间与人物生卒时间不符,我们采信哪一种?我的观点:考证的原则是要以史为据,但要综合分析,看它是否合情理。如《新唐书·艺文》上有“陈伯宣注《史记》贞元中上”的记载,而陈伯宣在《唐表》里又没有生卒记载,后来发现陈伯宣在《宋史》《®山志》中有生卒时间,但与《唐书》上的不同,怎么办?这样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旁证资料来佐证,《唐书》上记载的时间是对还是错?通过陈月海陈刚从陈叔明陈京至陈灌等一系列直系亲情和陈旺亲家罗宏爱及陈锽、陈伯党孙陈晖等旁系亲情生卒时间的佐证,以这些人的生卒时间来考证“《唐书》贞元中上”的记载为错讹,并说明了《唐书》记载陈伯宣注《史记》是他父亲陈镶的事情,移到子辈。不可能陈伯宣与他五世祖陈京年龄相差无几,生卒时间是硬依据,因此,采信生卒时间来排查义门世系,合情合理,详见“两书”。

2、江州义门始祖定位应从宜都王陈叔明算起,《宋史》和义门谱是一致。宋嘉祐七年(1062)义门分庄,第15代是陈延赏,这是按《宋史》的世系实际代数排下来的,而非分家时长幼人数有15代的抽象代数。因此,只有从叔明公至延赏才是15代,其他任何人至延赏公怎么算都是算不出15代来的。所以,无论是从生卒时间和代数计算及建庄年限等,陈伯宣为义门始祖的说法都不能成立。请看:

1叔明→2志能→3定→4球→5兼→6京→7褒→8灌→9镶→10阔→11崇→12衮→I3昉→I4兢→l5延赏。

1叔慎→2高→3才→4蕴珪→5旺→6机→7感→8蓝→9青→10伉→11忻→12经→13渤→I4梓→I5守成。

1旺→2机→3感→4蓝→5青→6伉→7忻→8经→9渤→10梓→11守成。

1伯宣→2檀→3旺→4机→5感→6蓝→7青→8伉→9崇→10衮→11昉→l2兢→I3延赏。

从以上几组排列数字看,既简单又明了,不要再争。

3、“江州一族,异流同源”也是不争事实。其实异流同源早已存在于社会上,只是某些人不愿认同罢了。湖北石首(德星堂)及高安老谱有载蕴珪生子旺;江苏武进《毗陵陈氏宗谱》及江西吉水县的《白沙陈氏宗谱序》及峡江县马埠镇陈家村等地均住有陈叔慎的后人(详见《颍川陈氏考略》“玉笥陈岳世家”,其实文章里面引用的马埠光绪七修老谱已经讲得十分清楚明白,志高是叔慎子);另外还有贵州仁怀市陈光富一支和四川古蔺县的《陈氏入蜀记》皆载为叔慎后人。同样,这些支系从唐朝以来就生活在各个地方,流传千余年,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叔明之后,有谁敢说他们是数典忘祖,离经叛道?难道还要强人所难,非得承认是叔明一支?而且各地还有很多兼公支系、旺公支系的后人,他们认同异流同源,认同兼旺两支的存在,能奈他何?这就是当前面临的现实。同时也是对于那些持所谓“原稿更重要”、“孤证不立”的观点有力驳斥。

4、江州义门建庄人是谁,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义门陈建庄人是谁,有多种说法:

①有的说是陈伯宣,

②有的说是陈旺,

③还有的说两种说法都对,看你是从哪个公算起,从伯宣公算起是731年,从旺公算起是832年。

如果是这样,问题又来了。仅从这次辨析中,陈伯宣的生卒时间有824890年的,有730824年的。从义门陈731年建庄到1062年分家,聚居332年,15代不分家是史学界认定的事实,宣传义门陈文化也是这样说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时间陈伯宣能不能建庄?如果以伯宣公730年出生,731年建庄,岂不是在说梦话?如果以伯宣公740年出生,731年建庄,岂不是时光在倒流?如果以旺公(832)年建庄的话,只有230年,又达不到33215代不分家的这个标准。因此,谁在731年来德安建庄就成了空白。只有一种可能,义门陈建庄人不是陈伯宣。那是谁呢?还是看看《中国影像方志》德安篇“义门陈”是怎么说的,“追溯江州义门陈的来龙去脉,要从一个叫陈旺的人说起。…陈旺举家迁徙至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筑屋造舍,繁衍生息。”这段话填补了731年无人建庄的空白。到德安车桥镇最早筑屋造舍,繁衍生息的是陈旺,而不是陈伯宣。

综上所述,以上四点是义门陈世系获得共识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次讨论,义门陈氏宗亲和读者心里应该提高了几分认知,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讨论,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这次讨论中,陈义祥陈武亮宗亲本着对家族事业的热爱和关心,查阅了很多资料,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阐明观点,表达心声,精神可贵,值得肯定。然而陈月海陈刚宗亲学识渊博,历史资料丰富,研究时间长,办事认真,为陈氏文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特别对义门陈氏文化及世系源流花了不少时间走访各地义门陈氏家族,求真务实,大家有目共睹。仅举两例:如有的地方族谱记载,不认同“伯宣孙旺”的观点,为了证实这一事实,他们查阅了陈伯宣的直接亲属和间接亲属的生卒时间,用这个关键依据使人信服。由于“伯宣孙旺”观点不能成立,义门陈的世系按陈叔明一支排序也就不能成立。为寻找依据,陈月海、陈刚两人前后经历多年的时间走访辨证,发现确有叔慎支系的存在,然后得出了义门陈“异流同源”的结论。这个结论应该是可信的,谱中有记载,宋代图经也有记载,地方有人在,你不信都不成。

我们在考证义门陈世系时,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对考证的观点,不要过早下结论。什么“盖棺定论”之类的标题有忽悠之心,误导之嫌,是不可取的。只要研究者们都以史为据,以时间为准绳,求同存异,综合考证,义门陈世系达到共识的那一天,已经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