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前言
前 言
本书是对我们多年研究的一个总结,把此前几书中所考述的零散内容给予系统性的总结与补充,使之思路更清晰,观点更鲜明。把该表明的态度都抖落出来,直奔义门人异流同源、合族同处的这个主题,为本书内容之一。
本书分为七章,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章节组成概况。
第一章“论据与方法”,选录13篇文章。以史为据,以时间为准绳,参考族谱,综合分析。并贯穿全书,故此名。
首先阐述姜海军的《宋代国史修撰考略》关于《宋史》的史学地位,以此奠定我们的研究基石。接着通过《江南录》《宋史》《通鉴续编》来确定“伯宣子崇”这个基本史实;再以《<宋史• 陈兢传>与<义门记>之世系比较》《史书互参辨证义门世系》等,进一步辨析义门异流同源的事实;再由《义门陈氏书堂记》中的“占籍”“合族同处”等关键词语,表明在义门最早的文献中既有“异流同源”的记载;同时以代均时间“28±4”之传代常数来推证义门世系世次。这个“常数”,是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常识规律,并运用数十案例来推证它的科学性、实用性。最后以唐宋明清帝王世系、南朝陈皇族世系以及他姓合族同居世系等具体实例,证实代均常数“28±4”的合理性、准确性。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以期揭开历史的迷雾。这是我们在研究中所运用的基本准则和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章“异流同源”考论,选录17篇文章。主要就义门陈“异流同源”展开辨析与论述。江西师范大学陈凌教授从明代德化德安“义门之争”,到“奉敕改谱”以及对唐代世系世次等方面的辨析论述,有理有据,见解独到;同时从儒家文化层面对义门东佳书院作出专题论述。
此外,本章内容还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1、通过新发现的义门《广信庄乾隆丁未谱》,解决了从叔明到陈兼中间三代人的名讳问题,从而坐实了《宋史·陈兢传》中的“伯宣子崇”的记载。
尤其是《广信庄乾隆丁未谱》和《陈氏入蜀记》的出现,被视为江州义门陈氏异流同源的代表作:一个代表宜都王陈叔明后裔,一个代表岳阳王陈叔慎后裔。
2、论述《宋史·陈兢传》之“从”的用意,揭示义门人异流同源的本质。
3、通过对豫章罗氏、古人取名习惯、唐代避讳、以及对《马埠谱》《下白沙陈氏宗谱序》《新淦陈氏燕叙堂宗谱》等综合考证,进一步证实陈旺是陈叔慎的玄孙。
4、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义门考证必须以理服人》等文,多角度地分析义门人“异流同源,合族同处”的基本事实。
第三章“散记杂论”,选录21篇文章。首先介绍了义门陈旺世系的研考经过,毫无保留,如实地把调研过程和盘托出,供读者研究。
其次对于陈旺建庄时间,以及陈褒、陈灌、陈镛、陈伯宣祖孙四代人的生活年代与事迹,作进一步的考证;并对陈京、陈褒的出生时间重新推证,结果陈褒比陈京大。过去我们一直停留在“父子”层面上,总觉得“父”龄一定要大于“子”龄。
从湖南道县仙子脚镇何家坪光绪丙子年司马堂《颍川陈氏续修族谱》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陈家村道光八年《重修呤溪山前新居陈氏房谱》二序得知,陈褒是陈苌的第三子,过继陈京为嗣。
这一章内容比较丰富,观点鲜明。尤其那一事一议的小论文所透出的历史信息,值得品读。
第四章“史海拾贝”,选录9篇文章,从历史的海洋里捡拾起一串串发亮的贝壳。如《过石塘留言》《陈氏同宗义约序》《书临川陈氏谱后》《江州义门陈氏》等传递的历史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补充、佐证了我们的研究。
第五章“人物钩沉与轶事”,选录21篇文章。主要运用考据方法对陈氏先祖的辨证考索,再现历史人物。如《陈兼生平事略新考》《陈求道传记》等文,几近历史真相。
对于陈叔达、陈叔慎的相关考证,由其世居地族人陈吉文、陈文初、陈和根自行考述。
第六章“墓志考录”,选载了15篇墓志。墓志是写在石头上埋在地底下的历史文献,最具考据价值。所以,本书继续整理、考录南朝陈诸王的墓志铭,从不同方面反映南朝陈亡国后,诸王的生存空间以及大业二年“随才叙用”的部分情况。
关于“楚相”陈轸,可从陈范墓志铭中的“喜愠不形,无惭于楚相”,到《颍川陈氏考略》中的《唐故左威卫左中侯内闲厩长上上骑都卫陈府君(牟少)墓志》之“齐卿五世,楚相三知;盛德无绝,风流在斯”,昭示颍川陈氏始祖即战国时期策士陈轸。这项研究,可补史书之缺。
另外,通过陈木墓志铭,可证义门琯溪庄“公升”族谱之伪说;通过陈积中夫人墓志铭,可证丹阳庄陈凤族谱之伪说;通过陈梓圹志,可证江西都昌县南桥庄族谱中的“继铭”之伪说;通过墓志佐证了《云门陈氏家谱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云门序”,详见《陈氏谱考辑要》第240页)。
第七章“世系考及序与堂记”,选录15篇文章。继续整理并考录名门旺族世系,如福建贡川陈氏祖源及世系问题、苏州的陈赞明家族、都昌南桥庄的陈邺家族、四川青神陈希亮家族、丹阳陈东家族等。这些家族,历来崇尚儒学治家、忠义孝道、文治武功,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另从《九江太守童侯纂修府志重修义门陈氏碑谱记》《江州义门陈氏宗谱序》《先代旧谱序引》以及章衡的《重修宗谱序》所揭示的信息告诉我们明清早期仍有资料能够说得清江州义门陈氏异流同源的问题,但无人作此研究,有的仅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已。
今《雁门堂之由来》的出现,像一颗流星划破夜空,亮如白昼,对于义门陈氏内部组成结构,清晰明了。
以上为本书内容简要,愿你静下心来读一读,并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于2023年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