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关于义门分庄,为什么要分,如何分,分多少庄以及分庄主名讳等,一直是个谜,困惑着我们。
一、为什么要分庄
义门分庄的因果关系,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卷三十《江州•义门陈氏》中说得很清楚:“至嘉祐时,以岁歉乏食”并“因讼勒其析居”。这是分庄的根本原因。
“嘉祐”,是分庄的具体时间,如《永樂大典方志輯》:“德安縣蒲塘驛《義豐亭記》。嘉祐七年,朱仲經記。"又如宋朱熹《过石塘留言》也证实了这一分庄时间。
《全宋文》卷五六五九朱熹《过石塘留言》,全文如下:
“绍熙三年,内召,除秘书郎,未赴,改除南康知军,再辞,不许。迨抵郡,奏复唐拾遗李渤白鹿书院旧址,引四方士子与之讲论,因立学规,俾守之。维时属治建昌之依仁里有熊拙逸子从余游,嘉其好学深思,能淡仕进。次年秋,造访其®,得与历览山水之胜。上行三十里许,至卜邻乡之石塘,见其群峰环绕,林茂树密,土沃人稠,而途遇多俊髦,往往谙揖逊风。询之,则前嘉祐年间,由江州义门所析之一庄也。孝友忠厚,可传可法,宜其至今百有余岁,犹且子姓之克敦先教如一日焉。吾子其志之。”(同治《安义县志》卷一四,同治刻本)
文章不仅点明“嘉祐年间”分庄,还说安义县石塘庄为众多分庄之一。
义门人自淳化元年以来,既“常苦食不足,令岁贷官米二千石”(《续资治通鉴长编》)。此说,在部分义门谱里得有相似的记载,如黄冈谢浦庄继琉公谱载:“悯其族大难(供)给,诏析为二百九十一庄。”当年义门人“岁歉乏食”,供给困难,靠官府“贷粟”,以接秋成。如此寅吃卯粮,最终导致义门大分析。
二、义门人究竟分往哪里去?
义门分庄,真的如宗谱所说“庄分七十二州郡”?对此,元代“虞集”基本说清这件事。
《全元文》卷八三五“虞集”《书临川陈氏谱后》载:“江州陈氏义门,南唐时所表,至宋之盛,誉望尤著。其后子孙散处江湖之间。今江东西陈氏,率宗义门盛德之族,固宜蕃衍悠久如此哉!”
这里明确提到江湖、江东、江西这三个地方为义门分庄的主要去处。江湖,指江南西路和荆湖北路,简称江西与湖北,跟现今的行政区域大致相同。江东,指江南东路。据《宋史•地理志•江南东路》载:“东路,府一:江宁。州七:宣,徽,江,池,饶,信,太平。军二:南康,广德。县四十三。南渡后,府二:建康,宁国。州五:徽,池,饶,信,太平。军二:南康,广德,为东路。”
暂且不说族谱是如何记载,下面就名人文集、方志及墓志铭中的义门分庄迁徙地进行分析。
姓名及族属 | 时间 | 地点 | 南宋隶属 | 出处 |
陈允中 | 宝佑二年 | 高安 | 江南西路 | 中华石刻数据库《陈允中墓志铭》 |
陈世昌 | 开禧三年 | 高安 | 江南西路 | 中华石刻数据库《宋复州録参奉议陈公墓志铭》 |
陈端兴 | 景炎元年 | 安仁 | 江南西路 | 中华石刻数据库《宋故陈公庆贰宣义扩志》 |
陈伷之女 | 淳佑二年 | 丰城 | 江南西路 | 中华石刻数据库《宋故夫人陈氏圹记》 |
陈骧 | 南宋末年 | ®陵 | 江南西路 | 文天祥《文信国公集》卷八《®陵衡塘陈氏族谱序》 |
石塘陈氏 | 绍熙三年 | 安义 | 江南东路 | 《全宋文》卷五六五九朱熹《过石塘留言》 |
陈思悦 | 嘉祐间 | 安义 | 江南东路 | 四库本《江西通志》卷二十二《社平书院》 |
陈大訢 | 至元二年 | 南昌 | 江南西路 | 《笑隐大訢禅师语录》卷四虞集《元广智全悟太禅师太中大夫住太龙翔集庆寺释教宗主兼领五山寺笑隐欣公行道记》 |
陈宗达 | 康定初 | 黄梅 | 淮南西路 | 四库本《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六十四《流寓》 |
陈子英 | 泰定初 | 黄梅 | 淮南西路 | 四库本《湖广通志》卷五十二《陈子英》 |
陈琥 | 景定中 | 高安 | 江南西路 | 《弇州续稿》卷七十《赠文林郎陈次公传》 |
乌江陈氏 | / | 永丰 | 江南西路 | 《解学士文集》卷五《乌江陈氏族谱序》 |
陈绩 | / | 安仁 | 江南东路 | 乾隆十六年《安仁县志》卷十《侨寓》 |
东川陈氏 | / | 乐安 | 江南西路 | 《全元文》卷六八九何中《东川陈氏家谱跋》 |
陈兢之后 | / | 建昌 | 江南东路 | 周祖撰《明史文苑传笺证》卷二《陈际泰》 |
陈天生 | / | 豫章 | 江南西路 | 四库本《湖广通志》卷一百十六李霨《陈处士墓志铭》 |
通过表中的方志、名人著说及墓碑中的若干人的所在地分析,主要分迁地有16处:即江南西路10处,江南东路4处,淮南西路2处(虽说黄梅县在南宋时隶属淮南西路,但它与九江仅一江之隔,元代之后隶属湖广、湖北),基本印证了“虞集”所述的义门分庄去处在江东、江西、湖北这三个地域。由此对比某些义门谱之“所分田庄计江南110庄,楚地接壤91庄;两直、川、浙、广、闽等地因官置产90庄”,还基本靠谱。“江南110庄”,即在江东、江西境内。“楚地接壤91庄”,为湖南、湖北附近地域。这两处共计201庄,跟表中所示地域大致相同。然而“两直、川、浙、广、闽等地因官置产90庄”,就“乌龙”了。所谓“两直”,是指“南直隶”“北直隶”,此称谓自明代始有。“南直隶”相当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之地区;“北直隶”相当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再加上四川、浙江、两广、福建等地,共计90庄。从上表中来看,义门人没有分迁到这些地方。若有,也只能是“原置庄所”,即曾经来过义门,作短暂的居留。
三、义门到底分了多少庄,一直有异议
有说108庄,有说291庄,还有说334庄,等等不一。若按南宋《敕赐陈氏旌表门闾》,义门分庄时人口“三千六百余口”,今从有关资料来看,分291庄似乎差不多,平均每庄有约13人。
说291庄的,如贵州仁怀宗武支派《陈氏入蜀记》:“因有不测风云从此起,庄分二百九十添一,子孙各散天涯。”
《吴兴蓝田源流派衍齿录》:“旨谕析烟二百一十支,产分一百二十庄,令各就庄居。议定近以春正月人日,远以春社为期,会集祖居,识认尊卑,无失义风。夫义门,亦叔明余裔,兼之后也,而子孙遍布各州县有四十二支。总以二百九十一阄为适派”(见《颍川陈氏考略》第256页)。
四川资阳墨池谱载:“以上一百零九庄当奉敕所分,为大庄;其余一百八十二处,系原置庄所,先各就而居之小庄,附载备考。”
江西萍西陈湾《陈氏族谱》载:“将知延守继等别号八派,散居二百九十一庄。”
叔达后人吉水赤岸《陈氏宗谱》载:“以崇公,曾参与义门大分庄后回迁赤岸,为三十六庄。”
以上多说义门分析二百九十一庄,只在分庄细节上略有不同。这些不同的说法到底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通过族谱提供的数据作初步梳理,大致能得出以下几方面信息。
1、嘉祐年间,义门大分析共计291庄,基本可信。
2、分得祖产的120庄,就是通常所说的108庄(其中还有12庄不明)。在这120庄里面,叔明后代占了42庄,其余推为叔慎后代78庄。
3、没有分到义门祖产的171庄(即291-120),可以理解为“加盟义居庄”,他们非叔慎、叔明的后人。在这171庄中,又可分四种情况来理解。
第一种情况是拖家带口来到义门,并在分庄前一直住在义门,共同生活,聚居时间不算短,分庄前一并上报官府,如叔达后人分得36庄,是属于这一类。
第二种情况即自淳化元年以来义门“常苦食不足”,有断续外迁者,如江西高安荷山乡上寨陈氏《纪述·信山府君墓表》载:“公姓陈氏,讳愈,字启信,号信山,曾祖楚望,祖舜举,父鼎立,母刘氏。公先世江州人也,宋咸平中(998-1003),江州益大,子姓万指,至苦乏食。有讳忠诚者,始自江州来居高安之椒坊,五传至便金,再徙桐里之东保”(详见《义门陈文史考(二版)》第347页),他们在分家前既已离开义门。
第三种情况属于临时挂靠户,虽然没有参加义门分庄,但也称得上“义门人”。有的是手艺人,有的是做小生意的,他们曾经短暂寄住义门。
第四种情况可能是在“东佳书院”陪伴子孙读书的,短时落脚义门,即在完成学业后离开。这类人也说自己曾经聚居义门。
总之,这171庄统称之为“原置庄所”,义门析庄后各回各的庄所。
4、按藩王派系分为八派,其中叔明派分42庄,叔慎派分78庄,叔达派分36庄;另五派合计135庄,具体是哪些藩王不好说,但据藩王所在封地推测,即鄱阳王伯山、浔阳王叔俨、豫章王叔英、江夏王伯义、®陵王伯仁之可能性较大,因为这些王爷封地距离江州很近,又处于湖北、江西、江东这三大地域,后人也大多居此,故推。
四、谱说宋太宗御赐十二字,究竟是真还是假?
明清族谱说义门分庄是按宋太宗御赐十二字“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为派行取名分庄;其中108庄是按“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十二个字跟“成先迁升仁悦大通琉”九个字对应排列取名,谓之大庄,究竟是真是假?下面就以北宋《墓志铭》、南宋《旌表》以及《宋史•陈兢传》作辨正分析。
1、北宋康定元年(1040)余靖在《宋故殿中丞知梅州陈公(坦然)墓碣》提到“公入语(告)容守陈延赏曰:‘贼势剽悍,难以力兢,且胁从之人,本无战心……’”以及《宋史•陈兢传》说延赏为叔明十五世孙,《江西通志•历代进士名录》载陈延赏登“淳化三年(992)壬辰孙何榜进士”,这表明延赏在科考时就已是“延赏”了,并非义门分庄时所取。义门分庄时延赏已殁,其后子孙就居高安县陈家湖。
2、《宋史•陈兢传》载“从子延赏、可,并举进士”,陈可,为延赏同辈人,也没有按这十二字取名。
3、北宋《曾巩集》卷四十七撰《太子宾客致仕陈公(巽)神道碑铭》明确记载陈巽(古通逊)的生卒及世系:让→彦璩→俊→巽(992-1076)→耆、聃→瓌。陈巽为义门第十四世人,嘉祐分庄时其子耆、聃大约四十来岁,为单字名,也没有按“十二字”来取名。可是在义门谱中说陈巽(逊)生四子:汝成、汝尚、汝心、汝良。这与墓志铭所载大相径庭,可见族谱严重失真。
4、北宋陈肱,据《祠部集》卷三十五《权大名府朝城县主簿陈君(肱)墓志铭》载其世系:肱(1019-1071)生子硕、砥,是以偏旁“石”为班辈,只生两子。可是在义门谱中,陈肱,叔明十四代孙,任家长,生子四:继宣、继衮、继定、继全。显然,这些都是后来修谱人按所谓“十二字”统一造名。
5、再看陈度的子辈情况:按《宋史》,陈度为义门第十四世,与陈旭是兄弟。天圣七年(1029)陈延赏撰《权太子中舍致仕陈公讳度墓志铭》载其世系:克政→建→训→度(956-1028)→延卓、延琉、延势、延璹、延谡、延订、延琏。这表明早就以“延”字作辈分了。
6、再看谱中所谓的陈延年,即陈年,德安人,崇宁五年丙戌蔡嶷榜(四库本《江西通志》卷四十九)。“延”,是明清修谱人加上的,原本单字名。
7、按南宋《敕赐陈氏旌表门闾》提到义门火巷庄进士陈炎,继珪五世孙,分家后又七世同居获旌表,其世系为:继珪→守荣→忠厚、忠昉→□□→炎。细心人一眼便看出问题,即继珪和其子守荣同在“十二字”内,难道父子能够同班辈吗?
通过上述几例分析,很明显,所谓按“十二字”取名作阄分庄,纯属子虚乌有 。
总而言之,若细考义门分庄名录,无法圆其说,其中的张冠李戴、以后人为前人,以假乱真等层出不穷。真正的义门分庄名称和分庄主名讳,大多失载,后人修谱就东拼西凑,相互补充,相互传抄,渐渐形成了明清义门谱中的各个庄名和庄主名讳。
我们曾经作个调查,在明清谱中291庄里约有半数不见其后人。具体哪些庄,见《陈氏谱考辑要》标∆所示。
五、如此错乱,缘何造成?
下面再举几例,供大家分析和研究。
1、谱载陈崇这一支的易公生四子:承周、承逸、承韶、承可。经查:承周、承韶,查无后人,也无此村庄;承逸,是江西泰和庄不假,但他是泰和伯党公之后,非义门人;承可,为湖北黄梅庄人,宗琉之子,贡生,殁葬山顶后卓壁峰(见《义门陈文史考》第316页)。然而义门谱却说承可分迁湖州归安庄。再查湖州归安庄,归安庄是为叔宝长子胤(字承业)的后裔,非义门人。
2、义门谱载辉公长子汝凤,娶党氏,分四川忠州(忠县)庄。而据四川达州市汉宣县南坝五龙村陈家湾陈汝凤系《昆池陈氏老谱》载:“伸公后思懿迁湖北黄州府麻城县,迨至汝凤分徙四川重庆忠州。其后有一支迁绥定府(今达州市)成桥头,生子陈选和陈煌。”并由此知,汝凤非义门分庄主,而是湖北黄州府麻城思懿公的后裔。
3、江西都昌县南桥庄2018年10月间出土一块南宋圹志,竟然发现义门都昌县南桥庄分庄主“继铭”,是明清修谱人按“十二字”所取的名字,根本无此人。南桥庄始迁祖讳邺,南唐保大间自豫章徙居南康都昌县南桥,自有世系源流,清清楚楚(详见《陈氏谱考辑要》第234页)。
4、谱载湖北安陆庄思亮,为校公第五子,与麻城庄思懿是胞兄弟。其实,思亮是元末明初人。
5、谱载祥符庄陈知柏和天津宝坻庄陈知十。据查,陈知柏,祥符人,陈尧佐之孙。四库版《山西通志》卷二十九载:“宋知县事陈知白分引晋水,教民灌溉。……知白,故相国文惠公(尧佐)之孙。嘉祐八年二月初五日记。’”
准确地说,陈知白是述古之子。据《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十三《宋二•利•陈述古题名》载:“‘天圣六年,述古倅白波漕发。与仲弟殿省丞求古师之同游。……稚子祝史知雄、知方、知白,守芸校知十已下六人待行。时宝元己卯(1039)登高前五日,尚书金部员外郎陈述古行之题。’……欧公撰尧佐神道碑,以述古、求古为尧佐子,与石刻合。”
嘉祐五年(1060),陈知白任平晋县令,大兴水利,灌溉良田万亩,百姓德之(《山西通志》);熙宁元年(1068)调常熟县令,后迁朝奉郎驾部员外郎。(宝祐重修《琴川志》卷三、民国《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卷五《北宋》)
从时间、地点来看,这个陈知白与义门谱中的陈知柏条件相符。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立刻会想到“知柏”即“知白”,修谱人改字未改音,略施手脚,同时还虚构了陈知柏撰《宋熙宁二年分庄世谱序》。今仔细分析,此序通篇空谈,无实际内容,既无远祖衍脉,又无近祖传承,连他自己是哪里人,谁之后,只字不提,仅落款署“义门后裔陈知柏于永清馆”。查“永清馆”,即“永清宫”,在德化白鹤乡泉水垅村,为旧时德化历届修谱之场所,今名“清寿寺”。因此,这篇序十有八九为修谱匠所为。
陈知十,述古之子,知白胞弟。义门谱里却成了蔡公之长子,分迁天津宝坻庄。
6、由分庄主原名引起的思考。
据少保太子太保陈金家族《应城西陈族谱序》所载:“正德辛未,奉命总制江西诸藩军务,至江西德安求陈氏遗谱,而遍阅焉……宋嘉祐间析烟作二百九十一庄,公盛分于蒲圻、思济分于汉阳、思聪分于汉川、思温分于周陂、思明分于三台。蒲圻属于武昌府、汉阳汉川则属于汉阳府、应城则属德安府。至于周陂则汉川之域,三台则应城之地,土壤相连,甚为切近。”另据《明史》卷一百八十七《陈金传》《国朝献征录》卷五十四蒋冕《都察院左都御史西轩陈公金神道碑》所载,正德六年(1511),陈金总制江西军务,与谱说“正德辛未,奉命总制江西诸藩军务”相一致,足证谱序之可靠性。“公盛分于蒲圻、思济分于汉阳、思聪分于汉川、思温分于周陂、思明分于三台”,则说明此时按12字搭配9字分108庄还未成型;后来修谱匠们将公盛改为宗升,思济改为思通,思聪改为彦通,思温改为承通等等,都是围绕编造12×9=108庄所作的努力,由此则说明了这所谓的108庄为子虚乌有。
纵观上述之离奇现象,究其错因,不外乎两类:一是造假,如“继铭”“知柏”;二是由“十二字”惹下的祸根,凡带有“十二字”的陈姓人,不察其时间前后和地域远近,想当然为义门分出去的人,于是嫁接于某某公名下,如“承可”“汝凤”“思亮”等类。
通过以上诸多资料分析,义门第十五代分庄主的真实名字,是各取各的,相互之间毫无规律可循,并且出生时间大多在嘉祐前,多为单字名。由此推断,义门谱中分庄人名,绝非按宋太宗所赐“十二字”取的名字。再说,宋太宗为啥赐这“十二字”,起因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楚?
截止目前,义门分庄的部分情况渐渐浮出水面,但仍有很多内幕不为人知,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为进一步破解义门“分庄”之谜而努力!(时在20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