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陈刚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陈义祥今天又抛出“新论”,以求混淆视听,那笔者不能坐视不理,给读者好好论道论道。

陈义祥言:简直就是砸乱一个旧世界,如同拆除一座楼,重建两座塔。可谓敢作敢为、惊心动魄。

笔者评:可以看出,陈义祥是从感情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所以用了上述话语。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的东西假不了,假的东西真不了。如果人的感情可以左右历史的话,那就没有皇帝也害怕的史官去“秉笔直书”了。陈义祥说法欠妥。

陈义祥言:其实明清老谱存在的问题并不复杂,主要问题是转载刊印过程中的错误。加之古人没有公元纪年,生卒年错误没有及时发现致使以错传错。如果查阅源头史料就基本能够改正,回归正常谱系。

笔者评:陈义祥初识义门,我们随意列举义门谱的种种问题:诸如义门分庄,将陈晖之子承逸纳入义门变为易公之子,分泰和庄。又将南唐保大间十七公变为继铭纳入义门(见《宋先府君陈公(梓)圹志》)。

陈义祥言:“异流同源说”来自四个方面的糅合:首先是采信了近代编纂的《高安谱》和《石首义门谱》的“蕴”子“旺”的世系排列;其次,截取民国版《®山志-太平宫-山川胜迹》的伯宣“计其生当于敬穆年”和《宋史-陈兢传》的“大顺初卒”,构成陈伯宣的生卒时间。再加上个别近代版的宗谱把陈旺接成蕴圭之子;又通过四家谱嫁接成陈蕴圭为陈叔慎玄孙。这样就形成了“异流同源说”的单独一流了。

笔者评:陈旺是叔慎玄孙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请读者详细参见《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由唐代避讳三证志高是叔慎之子》两文及光富宗弟《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一文。所列依据均有正史证明或者佐证,笔者不必浪费口舌赘述。陈义祥孤陋寡闻,不察者不怪。

陈义祥言:到了距义门分庄后近300年才成书的《宋史-陈兢传》在改编过程中出现重大错误,全文错讹有七处之多。重大错误有两处,一是把记述陈崇大顺年立家法,错成了陈伯宣大顺初卒;再是把陈伯宣九世(有谱八世)孙、陈旺七世孙陈崇记成了“伯宣子崇”。因《宋史》的权威性,之后的《江西省通志》、《九江府志》、《通鉴续篇》、《德安县志》、《®山志》皆沿用了《宋史-陈兢传》文本。以上史志转载的同时,也有个别志文附有怀疑错误文字。

笔者评:这就是典型的死不认错。没有任何一家正史说陈崇是陈伯宣的九世(有谱八世)孙,这个实际来自于《义门记》,周必大已经说错了,还引用错误的论据,不可取。妄图以谱考史,请拿出历史依据,如若再拿《义门记》说事情,那就是以错论对、强辩。1977年中华书局《宋史》出版说明中说:“《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宋人国史记载北宋特别详细,南宋中叶以后‘罕所记载’,《宋史》依样画葫芦。”不明白的读者可以参见谢贵安:《<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不赘述。

陈义祥言:义门陈置庄历史距陈朝亡国时间较远,陈唐之间还隔着一个隋朝,到了距陈朝300余年后的北宋就不存在什么隐晦之事。既使有什么隐晦、犯忌的记载在唐宋时期皆可解封。如“陈京无子,以从子褒为嗣”。陈京不能生育,将侄子陈褒过继给京当儿子。此事也记录于谱。那么,如果按“异流说”的“义门陈有陈叔明和陈叔慎两支人生活在一起”、“志高是叔慎子高”的话,在唐宋的史料也会提及或更正。所谓隐晦、曲笔、春秋笔法等同于演义和小说,这是违背考据的方法和原则的。

笔者评:陈义祥过于自信,他并不明白“各宗其祖”这一原则。笔者随便试举一例,九江义门谱有没有记录尚书陈操,如果不是留下陈操的相关佛学文献,这个人就在义门历史上凭空消失了!详细见《谱考辑要》之《唐朝尚书陈操考》一文。另外,吉安、赣州、湖南、苏北地区有广泛的叔达之后达仁、达义、达礼、达智、达信五兄弟后代,在义门谱中以:“蕴珪,字达礼;蕴玉,字达义;蕴璋,字达仁;达智、达信均不详。”列出,请问这个算不算隐晦?而且就笔者所知,九江义门谱把陈褒说成是陈兼生陈齐,陈齐与陈京是亲兄弟,陈齐生陈褒过继给陈京为嗣。这个你也认为相当合理 ?请问正史上面陈兼有没有陈齐这个儿子?其实据笔者所知,是陈叔达之后陈齐误入陈兼之子。

陈义祥言:几乎所有谱志均记载陈伯宣与马总友善,同游®山,后伯宣隐居®山注司马迁《史记》。

笔者评:此说过于武断,就笔者所看《通鉴续编》、《钦定续通志》绝无此说。就算按陈义祥伯宣生于735年,按人类繁衍极限18年一代人,推出陈崇生于879年。《陈氏家法三十三条》为第三任家长陈崇立于大顺元年(890)。若按此逻辑,该年陈崇仅12岁。试想一个12岁的小孩能不能做家长?能不能立家法?滑天下之大稽。另外按陈义祥所言,陈褒是陈当之子,陈京陈褒叔侄年纪可能相差不大,即使这样陈伯宣也不可能是735年出生啊。陈义祥刻意回避矛盾,那笔者只好旧事重说,以正视听。

陈义祥言: “异流说”拿出的陈旺生于公元692年是根据其十代子孙,代际平均28年计算;又依据其姻亲家罗宏元“开元中举帖试”推算出来的。这个罗宏元并非为陈旺亲家,有德安政协编著的《德安义门陈》记述罗宏元是陈兼姻亲;“异流说”载文又说陈旺“有一女嫁西昌罗氏绍忱”。由此可见,以上两点证据均为疑证。

笔者评:这说明陈义祥根本没有看过《颍川陈氏考略》一书,罗氏宗谱原样详细记载于该书264页。充耳不闻,那笔者就顺便点拨。笔者另外感叹,别人的族谱都是有问题的,自己的谱就是完美无缺的,何其荒唐可笑!

陈义祥言:陈义祥撰《李邕是江夏人而非江都人—李邕墓志铭改写史籍之误》)。

笔者评:这个是唯一一处笔者值得称道的说法,以史考谱,以墓志考史,这些都是正确的做法,反之就不对了。

陈义祥言:如何看待此篇文章(陈京行状),我个人认为首先不能回避该文,也尽量相信该文的真实性。但因该文在千余年的转载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无差错(实际是唐宋史文章确有不少错误),对此,我的个人观点是既不否认它,也不认可它,只作重要参考。换句话说,如果此文为出土墓志铭,就无悬念,可直接引用。

笔者评:这个就是陈义祥在刻意回避矛盾。除了《陈京行状》、还有《新唐书》之《陈京传》、柳宗元《亡姑渭南县尉陈君夫人权厝志》、韩愈、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另外独孤及还是陈京老师,这些都可以佐证陈京的生活年代,除非以上所有的史料都错了。所以说陈义祥想和稀泥,只怕是和不过去的。基本的原则都丢了,不承认史实,还考证什么义门呢?

陈义祥言:目前“异流同源说”提出“异流同源”文字来自于《义门家范十二则》第九则联族党:“江州一族,异流同源。阅十一世,和处笑喧。”根据家范第二则和家法三十三条首段文字解读为义门陈乃陈叔明至陈伯宣一支,经过十一世的繁衍叔伯兄弟合族同居。没有文字提到陈叔慎一支,也没有文字提到两支合族。

笔者评:陈叔明到陈伯宣为十代,到明清义门谱所载十一代为陈檀,请问那时候有义门吗?另外陈旺为叔慎之后,众多直接证据和旁证上面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

陈义祥言:《陈氏入蜀记》记载“义门开派之宗是为旺公焉,原系蕴圭之子、叔慎玄孙”。在我撰文质疑该手稿非康熙年间原稿至今,只回应手稿为现代人抄写,尚未看到手稿原件或康熙年版宗谱件,其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另,目前除《义门入蜀记》外,所有的万福庄宗谱均记载承成郎昺公为宜都王陈叔明之后,这又如何解释和推翻。

笔者评:请陈义祥拿出怀疑的证据出来,而不是随口说说而已。陈旺是叔慎玄孙、蕴珪之子的这个结论在2015年《颍川陈氏考略》就已经明确提出,《陈氏入蜀记》这个是在出版之后的两年2017年才发现。这个更加证明了陈旺世系的真实性。万福庄庄又分庄,各宗其祖,修谱的水平来源于修谱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多少,有水平的人就敢坚持老谱所载。万福庄原庄人云亦云,把真实的东西丢掉了,搞成特峰谱大一统,可见特峰毒瘤影响之深远。

陈义祥言:有《五代两陈晖考兼与“小生活”网友商榷》一文:“(陈晖)族谱云891年进士,柳溪陈晖出生若按最少880年计算……”。为推论陈伯党出生时间,但又不能早于其兄陈伯宣,该文硬是把陈晖中进士时间压缩到十一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小的进士神童。

笔者评:典型的以谱考史,老毛病又犯了。陈晖中进士只是谱中说说而已,请你拿出历史证据,证明陈晖确实在该年中进士我就信。多次批判陈义祥不能以谱考史,不听就没有办法了。另外笔者《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证明谱中所谓的“都干”就是假官职,同时也证明了柳溪陈千龄宋绍兴十二年谱序也是伪作。

陈义祥言:又有明弘治十四年(1502年)仙桃《江州义门老谱》载:灌公于唐开元十六年戊辰(公元728年)出生,德宗建中元年任高安县丞。其实,仙桃明代老谱的出世,离揭示义门世系的真相更近了一步。

笔者评:陈义祥在以谱考史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如果按陈灌728年出生,岂不是和爷爷陈京为同龄人?此说不攻自破。

陈义祥言:又有《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一文,“异流说”提到唐代生育代际间隔平均为28年±4年的定论。其中对方拿出一个错误的李唐皇室平均代际25年的数据(实际代际平均为23.28年)来说事,没想到尚未论证就自我否定了。

笔者评:麻烦陈义祥看清楚,笔者最后到底是怎么说的。陈兼约695-700年出生;陈京约735年出生,从子褒约740出生。由陈兼到陈伯宣的世系为:兼伯宣。陈京为伯宣高祖父,高祖父不可能与玄孙都是735年出生,这是天大的笑话。那么陈伯宣只能是约824年出生。(824-740)/3=28,代均为28年是符合生育规律的。连陈义祥都知道陈京不是陈褒的亲父亲,笔者最后的结论难道你就不过问的吗?

陈义祥言:如果说古代部分帝王之家和近现代家族的代际间隔平均接近28年±4年,此数尚可接受。比如该文的陈宣帝后裔陈叔武、陈玄度家族。但是,唐宋时期平民家庭就不符合此标准了。唐代开元律规定: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按唐宋时期法律规定,男女初婚年龄就是十几岁。

笔者评:陈兼祖父会稽郡司马陈兼父亲晋陵郡司功参军陈兼右补阙翰林学士赠秘书少监陈京书膳部考功员外郎、司封郎中、给事中、秘书少监,陈褒盐官令,陈灌高安县丞,陈镶著作郎,陈伯宣著作佐郎。我想请陈义祥解释一下,这个也算平民之家?自我否定吧。

陈义祥言:谱载陈叔明生志高时17岁;叔慎生大儿子时16岁,生第二子时18岁不到,亦为佐证之一。

笔者评:陈叔慎到六代孙陈衮,唐大历中由江州迁居新淦,与同族兄弟陈京是同时代人。代均最少也在26年以上。以代传一代人说这个问题未免肤浅。

陈义祥言:再查义门陈宋嘉佑年分庄后,宋元时期谱(分庄后的谱世系少争议)。查回归庄大成谱载始祖公成公至十五世汉英祖代际间隔平均17.07-19年;万福庄松湖谱载始祖昺公八十一世至九十一世炜,代际间隔平均为19.6年;八十一至九十四世代际间隔平均为21年;蕲春庄宗谱载始祖守琉公一世至十世代际间隔为24.7年,一世至十八世代际间隔平均为21.7年。

笔者评:请拿出墓志铭依据,谱说不可信。清代皇族代均都要在34.7年。更何况平民?难道平民的生活条件有清皇室优越?此说不攻自破。

陈义祥言:陈旺为蕴圭之子的史料来源和或论证。陈旺在谱志记载曾为德安县令、江州牧,怎么到了“异流说”这里变成了农民。此“陈旺”是否彼“陈旺”?如何说服和改变“蕴圭子陈旺此说是弃主流宗谱而采信瑕疵宗谱”。

笔者评:陈旺是江州牧,麻烦你拿出正史记载,以谱说事情实在是无趣。另外赠封义门五世国公一事,查天圣四年之后的史、志、传皆无载,就连《九江府志·江州图经》也仅提及“旺机感蓝青”的名讳而已,未曾言及赠封国公之事。赠封五世国公的记载,仅出现在明清部分义门谱中,难道不值得怀疑?

陈义祥言:蕴圭是叔慎玄孙的史料来源和依据?“异流说”目前还拿不出单独的宗谱来证明蕴圭是叔慎玄孙,现提供的是四谱嫁接糅合而成。把《峡江马埠谱》上的“叔贞(慎)--志高—才—蕴玉—然”的世系加上《伯党柳溪谱》“叔明—绎—定—球—”,再加陈兼四子陈归支系谱“叔明—定—球—兼”三家谱糅合成“叔慎—志高—才—蕴圭--旺—”世系,最后以《陈氏入蜀记》手稿文字来证明旺公系蕴圭之子,叔慎玄孙。除此神奇的“三段论”之外,有无直接谱志和更有说服力的史料依据?

笔者评:质疑陈旺为陈叔慎之后倒是头头是道。笔者所列依据不再赘述。但是想要证明陈旺是叔明之后,尤其是“伯宣孙旺”宋代以前的正史资料还得麻烦陈义祥去找找,如果有麻烦告之。如果没有,那麻烦陈义祥先解决叔明到延赏的各种荒诞的出生时间之矛盾,另外对于陈月海老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一文最好有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就请别再枉费心机再发文了,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