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今日得知,网名“小生活”为广西的陈越飞宗亲。越飞宗亲对我关于柳溪陈晖的文章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无以为报,感激涕零。
越飞宗亲提出赣州廉泉的相关历史约1500多年了。本人在查阅了《方舆胜览》卷二十《井泉廉泉》所载的确如是,此泉之名始于宋元嘉中(424-453)。所以说清光绪王琨《泰和诗征》中收录的五代罗韬诗作《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中依据“廉泉”来证伪的说法就不存在了。但是理越辩越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笔者看来,此诗作仍旧摆脱不了伪作的嫌疑。理由便是“都干”二字。
起初,笔者以为“都干”是陈承逸的字。后来查阅柳溪族谱“泰和缺令,合邑耄倪,以(承逸)公素行之长及贤才,以名上呈使府,旨命为都干,领邑事……”由此确立“都干”为官职。但是很遗憾,笔者翻遍了所有相关正史,就是没有找到“都干”这个官职的出处。后来随着更加深邃地思考,发现正史上有如下官职是真实存在的。
第一:“干官”,又曰“幹官”,真实存在,南宋干办官简称。试举如下两例:
1)提举常平司干官:《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徐天麟传》:“天麟字仲祥,开禧元年进士。调抚州教授,历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临安府教授、浙西提举常平司干官、主管礼兵部架阁、宗学谕、武学博士。”
2)中都幹官: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六《皇荂曲》:“邓林字楚材……淳熙中登进士……朝议欲授以中都幹官。”“中都”: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注云:“谓杭州。”请注意全称为“中都干官”不单独称“都干”,更何况“中都”是一个词组,无法拆开来解释。
请注意,以上两例官职所处朝代均为宋代而非五代。
第二:疑“郡干”误为“都干”。“郡干”又称“郡幹”。试举如下三例:
1)郡幹:《会稽典录》曰:“陈修字奉迁。少为郡幹。受《韩诗》、《谷梁春秋》,家贫为吏,常出檐,上下恒食乾糒(音备)。每至正腊,僵卧不起。同僚请,不肯往,其志操如此。”指郡杂役。
2)梁郡幹:《北齐书》卷三十八《辛术传》:辛术“迁吏部尚书,食南兖州梁郡幹。”北齐特有食干制度。
3)河南郡幹:《北齐书》卷十六《段孝言传》“拜太常卿,转食河南郡幹,迁吏部尚书。”
请注意,以上三例官职所处朝代分别为三国东吴、北齐、北齐,而非五代。
于是大家现在就很清楚了,现在的问题是,查边所有《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十国春秋》都无法找到“都干”之出处。若是“郡干”之误的话,也同样无法在以上五代三史书里面找到出处。即使果真为“郡干”也无法自圆其说。因陈承逸是泰和人,泰和在五代隶属于吉州,吉州并非名曰®陵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为®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陵为吉州,以后一直到南宋末年都一直称为吉州。试问吉州之官怎能称之为“郡干”呢?
综上所述,《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从该诗的标题“都干”这一官职来看依旧有相当大伪作的嫌疑。想必光绪时期的《泰和诗征》,也是参考罗氏宗谱而来。这个好比陈元光《龙湖集》里面的诗文一样,基本来源于陈氏宗谱,经鉴定绝大多数都是后人之功,被有关专家批得体无完肤,甚是尴尬。都是以上观点如有不妥,欢迎陈越非宗亲再次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