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西周陈国世系增加两代人的问题
- 陈叔慎战死之谜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陈叔慎战死之谜
研究义门陈,不能绕开的是岳阳王陈叔慎,陈叔慎是义门始祖陈旺的高祖父,理应恢复他在义门的历史地位。关于陈叔慎湘州一战,谱史互异。正史说陈叔慎被秦王杨俊斩于汉口,族谱却说并未战死,而是逃脱了。因此成为了一个迷,现在笔者就此通过梳理历史资料重点聊聊这个重大历史事件。
说陈叔慎被斩于汉口,史料来源有两处,分别是《陈书》和《南史》。《陈书》作者为陈朝旧臣姚思廉,列传第二十二《陈叔慎传》记载:“胄乘胜入城,生擒叔慎。是时,邬居业率其众自武州来赴,出横桥江,闻叔慎败绩,乃顿于新康口。隋总管刘仁恩兵亦至横桥,据水置营,相持信宿,因合战,居业又败。仁恩虏叔慎、正理、居业及其党与十馀人,秦王斩之于汉口。叔慎时年十八。”《南史》作者为李延寿,列传第五十五《陈叔慎传》记载:“隋遣内阳公薛冑为湘州刺史,闻庞晖死,乃益请兵。隋又遣行军总管刘仁恩救之,未至,薛冑禽叔慎,秦王斩之汉口。”
说陈叔慎逃脱未死,来源于峡江县马埠七修光绪族谱,其世源按语:“叔慎因国大难,奉母南奔豫章,入新淦玉笥之大墓,有匡大夫者以女妻之,生子名嵩,字宗先,隐居玉笥。”
对比以上两说,南宋的王象之早就有所察觉,在他的《與地纪胜》卷三十四《陈岳阳王墓》里面记载:“陈岳阳王墓,在新淦县南六十里玉笥乡。按《通鉴》:开皇九年,隋平江南,陈岳阳王叔谨(笔者按:避宋孝宗赵昚讳改“慎”为“谨”)自湘州起兵,继而兵败被擒。送秦王俊,死于汉口,则墓不应在此。《旧经》以为王乃陈高宗第十六子,正明二年,台城陷被害。唐武德中,子嵩为吉州别驾,迁墓于此。未知孰是,姑两存之。”搞得王象之也是一头雾水,只好两说并存。
叔慎死于汉口说,其实最终史料均来源于《陈书》。早在《南史》问世之前,有关宋、齐、梁、陈的历史著作已先后问世。唐太宗贞观十年,姚思廉编定《陈书》记载了陈朝的历史。《南史》系删节宋、齐、梁、陈四书,并补充若干史料而成。毫无疑问,《南史》来自《陈书》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陈叔慎战死,在《隋书》和《北史》中,却找不到任何踪迹。《隋书》作者是魏征,列传第十三《杨素传》记载:“陈主遣其信州刺史顾觉镇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公安,皆慑而退走。巴陵以东,无敢守者。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遣使请降。素下至汉口,与秦孝王会。及还,拜荆州总管,进爵郢国公,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以其子玄感为仪同,玄奖为清河郡公。”《北史》列传第二十九《杨素传》记载与之完全相同。《北史》成书在《隋书》之后,史料来源于《隋书》。以上两史仅言陈叔慎遣使请降,后面一概不论。既然《杨素传》里面没有找到陈叔慎被杀害的证据,那么我们再查阅《杨素墓志铭》,关于隋灭陈之战,仅言:“开皇八年,同降纶綍,俱为元帅。于是水龙长骛,苍兕泛浮,舳舻既指,漼然奔溃。杜预之谋,朝论归美;王浚之捷,功亦居多。江表初定,良资抚纳,乃授公荆州总管。以平陈之功,封郢国公,邑三千户,食长寿县一千户,别授一子仪同三司,旧封即以回授。”对陈叔慎的事情也只字未提。
要说杨素作为灭陈元帅,级别太高,对于陈叔慎的事过于细小够不着提,那么我们来看看陈叔慎的直接对手刘仁恩和薛胄是如何记载的。
《隋书》列传第十一《刘仁恩传》记载:“开皇时有刘仁恩者,不知何许人也,倜傥有文武干用。初为毛州刺史,治绩号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书。又以行军总管从杨素伐陈,与素破陈将吕仲肃于荆门,仁恩之计居多,授上大将军,甚有当时之誉。”仅言刘仁恩破荆门。再查阅《刘仁恩墓志铭》,也没有生擒叔慎的相关记载,关于平陈这一段如此记载:“皇明御历,进爵梁郡开国公,转毛州刺史,宽猛流誉,威惠有闻。征为刑部尚书。出授荆州总管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朝旨将兴大举,扫定江东,元帅须才,暂虚蕃任。授公行军总管,别道长驱,淮海克清,寔惟宣力。”仅言刘仁恩出授荆州总管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再看看薛胄的相关记载。《隋书》列传卷二十一《薛胄传》对其灭陈之事都只字未提,更别说陈叔慎了,仅言“后转郢州刺史,前后俱有惠政。”由此可见,陈叔慎被杀于汉口,《陈书》《南史》是唯二依据,而《南史》的说法来源于《陈书》,其史料源于《陈书》。除此之外,无论是《隋书》、《北史》,还是相关对手的墓志铭,都没有找到相应的证据。《隋书》与《陈书》是同时成书的,但魏征相比于姚思廉却更加谨慎,更加令人信服。究其原因,《陈书》由陈朝旧臣姚思廉编写,会更多地记录对自己陈朝有利的信息,树立英雄典范;而《隋书》则是由唐朝官员编撰,更加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由此可见,陈叔慎之死是可疑的、存在问题的。族谱中关于叔慎未死,奉母南奔的相关记载并非空穴来风,与《隋书》、《北史》、墓志铭都是不发生任何抵牾的。
陈叔慎未死,奉母南奔,还可以从衡州司马任瑰的事迹以侧面印证。《旧唐书·列传第九·任瑰传》:“任瑰,字玮,®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父七宝,仕陈定远太守。瑰早孤,蛮奴爱之,情逾己子,每称曰:‘吾子侄虽多,并佣保耳,门户所寄,惟在于瑰。’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属隋师灭陈,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勇不能用,以岭外降隋,瑰乃弃官而去。仁寿中,为韩城尉,俄又罢职。”衡州即湖南衡阳,当时陈叔慎都督湘、衡、桂、武四州诸军事、智武将军、湘州刺史,任瑰是陈叔慎的部下。隋军攻湘州,衡阳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皆请举兵助之,任瑰对于陈叔慎的动向是清楚的。陈叔慎南奔至豫章,继续抗隋,他才有足够理由说“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这件事。此时整个南陈朝,也只有陈叔慎未被隋军抓获,“求立以为帝”,也只有他最有资格。
总而言之,湘州一战,陈叔慎并未被抓获死于汉口,还有更多的证据,请参考即将出版的《陈书研究论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