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2020年春节是一个特殊时期,由于“新冠肺炎”的侵袭,全国人民宅家隔离。在以“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牢头,组织一些人就《义门陈文史考(二版)》《颍川陈氏考略》两书中的义门陈氏世系进行大辩论。二、三两个月来双方争辩愈演愈烈。争论的焦点仍是“伯宣孙旺”;义门始祖是陈旺还是陈伯宣;义门陈氏家族是“异流同源”还是陈伯宣一支嫡系直传。
义门总会的主要辩论文章有:
1、“堪称”盖棺定论的义门陈世系问世了!大喜!【义门研究】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2、【重大发现】存世最早的义门族谱重要信息解码 ——解读明代弘治老谱的义门世系和关键节点;
3、【友情提醒】《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忽弄义门陈氏宗亲和读者的感情来认同他们的观点;
4、以南宋周必大《跋德化县义门碑》文,吕仁甫中的“表而出之,又可远传”来树立《义门碑记》的权威性;
5、当代宗谱研究案例分析--“异流同源说”改编的义门陈世系集宗谱造假之大成;
6、从六十二世祖陈叔明公至八十四世分庄祖的世系解读。
以上这些杂乱文章,通过网络煽动义门陈氏部分宗亲反对“两书”中的义门陈氏源流世系,坚持《中华义门陈氏大成宗谱》的“一贯正确性”。然而对于这些不能自圆其说的惑乱文章,只要读者认真阅读、仔细思考、综合分析,未必有几人苟同,跟着舆论跑。
下面就几点实实在在的问题,与族人共同讨论。
一、“伯宣孙旺”是义门宗谱讨论的焦点,也是老生常谈,一旦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迎刃而解。如果说陈伯宣是陈旺之祖的话,其先决条件应该是伯宣的年龄一定要比陈旺大,必须在唐开元十九年(731)之前几十年出生(因731年是陈旺在德安建庄时间),这一点是不能含糊的。而且要与伯宣的上下传承人物相连系,如果伯宣与直系血缘先祖同时期出生或先于他们,这个“伯宣孙旺”的说法就不能成立。世界上没有上下传承的晚辈比长辈大的先例。只要看看监察御史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和“仙桃黄绫老谱”中的“京、褒、灌的出生时间。“伯宣孙旺”的说法就不攻自破。
陈峰在他的《六十二世祖陈叔明公至八十四世分庄祖的世系解读》一文中说:“从义门陈氏一世祖叔明公至八十四世分庄的二十三代人,从叔明公出生年代按公元 555 年计算,到 1062年奉旨分庄共计507 年,共 22 代人,按科学的测算方法是 1062-555=507 年,507÷22=23,也就是这个时间段人均 23 岁繁育一代,这种算法符合那个朝代人类繁育间隔年限的科学性。”
陈峰用笼统数据来模糊概念,如果从史料中任意获取一个人的出生时间来推算,就对不上号。分析陈峰的这段话,不到200字出现四处错误:
①明清以来的族谱皆云叔明生于555年,其实,叔明生于562年,这当以叔明墓志铭为准;然而陈峰他们就是不肯承认,抱着老谱不放,为之一错。
②义门陈分庄代数的错误。按《宋史》,江州义门陈从一世祖叔明至延赏分家为十五代,义门族谱是按“知守宗希公汝”这十二字排行取名分庄,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分庄代数。“从义门陈氏一世祖叔明公至八十四世分庄的二十三代人”?这是二错。
③用分庄时间去减人员出生时间之计算方法错误。陈峰先生是把分庄年代数1062年减去叔明出生555年,等于507年,除22代人,即(1062-555)÷22=23岁,犯了概念性错误。这种测算方式是把分庄时间同人物出生时间混为一谈,偷换了概念,根本不存在什么准确性,更谈不上什么科学性。恐怕陈峰先生的数学是玩乐器的人教会的,只会瞎吹。这是第三错。
测算代均年数的正确测算方法:是以某人至某人的出生时间来计算,如陈叔明至陈延赏这十五代分庄,是以延赏的960年出生时间减去叔明出生562年,除以14代。即(960-562)÷I4=28.4,这个测算方法才是合理的科学的。
④陈峰不敢玩真的,看来底气不足,不敢拿具体人的真实出生年份来推算,既如他所说的伯宣731年建庄,或伯宣嗣圣(684)年撰匡山谱序,则无论他定伯宣何年出生,与其一世祖叔明、六世祖陈兼、五世祖陈京等,都会闹成笑话,相互抵牾,矛盾无法调和。
如果经史志谱综合考证的义门陈氏世系,不怕调取任何一个人物来计算,都能立得住。下面就以“两书”考证的生年实算几例(叔明,按其墓志铭562年出生),计算代均年数。
陈兼与叔明,即(697-562)÷4 = 33.75(年)
陈京与叔明,即(735-562)÷5 = 34.6(年)
伯宣与叔明,即(824-562)÷9 = 29.1(年)
延赏与叔明,即(960-562)÷14 = 28.4(年)
下面以《中华义门陈氏大成宗谱》载伯宣出生于661年来计算代均数:
伯宣与叔明,即(661-562)÷9=11(年)
伯宣与陈兼,即(661-697)÷4= -9(年),为负数。
是正确的就不怕调出来检验。《中华义门陈氏大成宗谱》中的伯宣出生时间比他六世祖陈兼还要大30多岁,孰是孰非,宗亲们自会掂量,不用多说。
二、陈伯宣不是陈旺之祖,那陈旺是从哪里来的,是谁之后必须有一个交待。经梳理,陈旺来源有三处。
①湖北石首“德星堂”宗谱载:蕴珪生子二,长子兼、次子旺,叔明之后。
②《陈氏入蜀记》载:义门开派之宗是为旺公焉,原系蕴珪之子,叔慎玄孙。其裔世代同居于长乐里,代传孝悌,感化百犬之风。
③江西峡江县马埠头陈氏族谱载:叔贞(慎)→志高→才→蕴玉→然→衮→可一、可二。
上述陈旺世系的三处来源虽不相同,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即陈旺不是陈伯宣之孙,这三处讲得非常清楚。
三、陈旺到底是叔明之后还是叔慎之后?自然而然联系到“异流同源”上面来了。如果是叔明公之后,那就是同属叔明祖之源,异于兼、旺两支之流;如果是叔慎公之后,那就是同源到宣帝陈顼,异于叔明、叔慎兄弟两支。可以说“异流同源”在立论上没有问题,无可厚非,那就看属哪一边的可能性大。
属叔明一支的资料来源有:湖北石首“德星堂”宗谱载:“蕴珪生子二,长子兼、次子旺。
属叔慎支系的资料来源有三:
①《陈氏入蜀记》记载:叔慎→志高→才→蕴珪→旺的世系。
②江西峡江马埠头陈氏族谱记载:叔贞(慎)→志高→才→蕴玉→然→衮→可一、可二的世系。
马埠谱虽未直接说叔慎至陈旺的关系,但九江谱说衮生可一、可二,迁吉水土桥瓜源;新淦谱说衮公由土桥瓜源迁居新淦,为新淦始迁祖。由此,陈衮是叔慎的六世孙。然而陈衮的父亲陈然,陈然为蕴玉所生,陈旺为蕴珪所生,他们是堂兄弟。因此得出陈旺属于岳阳王叔慎支系。根据几位知名学者的考证,一致认为志高家族确系颍川汝南迁来江州。而陈褒是从浙江金华迁武宁,陈褒生陈灌,陈灌生陈镶,陈镶避仇难而外逃仙游生伯宣。后来伯宣隐居®山龙潭窝,再移居德化(今九江)白鹤乡泉水垅,乾符四年(877)黄巢大将柳彦璋攻陷江州,为避兵乱,因居德安,“合族同处”。
③1928年《江苏武进毗陵陈氏宗谱(忠节堂)》明确将叔慎一支列入义门世系,并记载叔慎有两个儿子“宗先与宗清。”
上述叔慎支系的三条资料来源,①③条为谱考,②条资料在《江西通志》《峡江县志》《临江府志》均有相关记载。
义门人实为异流同源,除上述两支外,还有义阳王陈叔达一支曾经有人参加义门大分庄。
至今,江西省吉水县赤岸村族谱载其祠堂仍悬挂“义门”的匾额。查阅他们的族谱,竟发现赤崖庄“以崇”公居然是陈达礼之后,并在“以崇”条目下注:“公曾参与义门大分庄后回迁赤岸,为三十六庄。”明末清初,以崇公后人还有两庄回迁德安,即今德安县邹桥乡马觜头和聂桥镇郎昌坂陈家是也。
以上资料也验证了大清湖南巡抚陈宝箴撰写的“唐武安节度使陈公墓道记”言:“吾陈氏多祖,江州义门。”多祖就是由多支同辈祖(叔明、叔慎、叔达等)的后人合族同处。但有人说“异流同源”的考证是:移花接木,东拼西凑,断章取义,孤证不引,手抄失真,并予以否定。试问,任何人写书、立传、修谱,是否需要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去伪存真,汇编成书?怎能说是移花接木,东拼西凑,断章取义呢?岂有此理!《陈氏入蜀记》有记载,江西峡江马埠头陈氏族谱有记载,《江苏武进毗陵陈氏宗谱(忠节堂)》有记载,江西省吉水县赤岸村族谱有记载,这些资料来之不易啊,极为珍贵。怎能说是孤证不引,手抄失真呢!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抄件更为真实。考证族谱世系文化,能作为证据的莫非来自两个方面,即史志谱的文字记载和现实生活中人和物的存在。四川古蔺县、贵州仁怀县、江西峡江县、江苏武进县等,有几万陈叔慎后人,还不能证明自己是谁的后裔?仅凭一句造假,不成立,义门世系不需要考证,就能把他们千余年的传承一笔抹掉?他们会答应吗?
四、陈峰先生对江州一族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异流同源。源头在哪?江州一族始迁祖伯宣也”。这里又调换概念,什么都以陈伯宣为源头,无论他从哪个方面来推算,都行不通。
①把伯宣出生时间提前到661年,比其六世祖陈兼还大30多岁,行不通;
②把十五代分庄从伯宣公至延赏公,怎么算也只有六代,算不通;
③把唐开元十九年(731)义门建庄说成是陈伯宣,从“仙桃黄绫老谱”中几个人物出生时间来看:京(684一687)年,褒(710)年,灌(728)年,并由此,伯宣731年出生,行不通;
④把伯宣公说成义门始祖,731年建庄他没出生,832年建庄他只有8岁,还是行不通。
而《中国影像方志》说:“追溯江州义门陈的来龙去脉,要从一个叫陈旺的人说起。”整篇不提伯宣半个字。难道《中国影像方志》录制时没有通知义门总会,还是义门总会没有汇报情况,不可能,陈德友还在里面介绍义门盛况呢。为什么《中国影像方志》中不提“伯宣孙旺”呢?矛盾重重!卖《中华义门陈氏大成宗谱》时就提“伯宣孙旺”,搞义门开发宣传时,就只字不提。
实在想不出他们为什么要把陈伯宣放置源头的理由。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凭的就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奉文改谱后的所谓《远宗记》《义门记》中的“其孙旺”。这可能是大成谱的源头,所以,陈峰先生说:“当然是专业类别的‘谱’的可信程度大于‘史’”。这就是陈峰先生以谱论史,坚持大成谱“正确”的真正原因。
《宋史•陈兢传》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史官编修的,其真实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是后人必须遵循且无可争辩的历史依据。多谱记载,江州义门陈以陈旺唐开元十九年(731)迁徙德安县长乐里建庄,逐渐形成“异流同源,合族同处”的集体生活。因此,多元一体的义门陈氏后人由此产生而发展为多个世系。
①陈叔明五世孙兼的世系;
②陈叔慎五世孙旺的世系;
③陈叔达支系后人的世系;
④可能还有其他王爷后人曾经参与义门的世系。
也就是说,以上几种世系的义门陈氏后人,他们认同“异流同源,合族同处”。这就是从古至今义门陈氏世系存在分歧的原因,只是没有像今天这样公开论战而已。根本“不需要警惕身边有人打着什么旗号来正本清源,也不需要标新立异的创造发明”(陈峰原话),他本来就是异流同源多元一体的义门陈后人生活在全国各地。只是目前还有些人没有觉醒罢了,因此需要大家多宣传;时间是最好的良方,义门人“异流同源”,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选择义门陈氏世系,我们是采用考证后的“异流同源”世系!(时在202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