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南宋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原文:
胡周父史笔文华,著声三朝。义门碑甚有古风。中经兵火,得贤宰吕仁甫表而出之,又可远传。予恐石本颇艰,为刻板付陈氏裔兼善,使携以归。凡族人皆当遗之一本,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尚其勉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予亦庶几焉。铭以居官为,若官疑后来碑误。绍熙五年(1194)十七日。
按德安陈氏义门碑,建炎中(1128)为贼寇焚毁。后十有五年,仆来为令,访得墨本。其家之子孙,请作亭于故基,刻石其下。遂命男得中书之(得中,吕广儿子),非特存故家之美事,抑将以申劝邑人焉。
宋绍兴乙丑(1145)重九日左奉议郎知县事赐绯鱼袋吕广记
胡旦,字周父【生卒】(955一1034)年
吕仁甫【生卒】(1103一1175)年
周必大【生卒】(1126一1204)年
胡周父的《义门记》写于宋咸平五年(1002)。
吕广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后十五年任德安令,访得墨本,于宋绍兴乙丑(1145)重九日,刻石其下树立义门碑。
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写于绍熙五年(1194)。
周必大写跋时吕仁甫已作古20年。
胡周父于宋咸平五年(1002)写的《义门记》,到南宋周必大绍熙五年(1194)为《义门碑》写跋,时隔近200年。
下面就周必大“跋”展开讨论。
1、“胡周父史笔文华,著声三朝,义门碑甚有古风”。是周必大对胡周父《义门记》给予高度赞扬。
2、“中经兵火后得贤宰吕仁甫表而出之,又可远传。” 是说《义门碑》由于战火的摧毁,经吕县宰访得墨本而表现出来,立碑后又可以在民间广为流传了。
3、“予恐石本颇艰,为刻板付陈氏裔兼善,使携以归。凡族人皆当遗之一本,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尚其勉旃。” 这是周必大担心石碑传远较困难,而为陈氏后裔做件好事,刻板印刷成书,凡义门族人皆当赠送一本,使之携带回家。因为立义门碑者具有美德,建议刻板印刷者与立碑者有相似之处,持者应崇尚这种美德,勉力后人。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予亦庶几焉。”意思是看到高山就停下来仰望,看到品德高尚的人就要模仿他,虽然不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但心里还是努力去做。路经这里看到义门碑的人,都得停下来观看一下碑,对字里行间充满着景仰,对《跋》作者也同样景仰。
5、“铭以居官为,若官疑后来碑误。” 现在折开这句话来分析:“铭”是指《义门碑》,“居官”是指当时在任的官员,“为”是指行为,“若官”,是指继任的官员和巡察的官员,“疑”,怀疑,“后来”是指时间,“碑误”,是指碑文出现错误。
跋文写于宋绍熙五年(1194),是《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是为德化县立碑时写的,而不是德安县令吕仁甫访得墨本在德安县立碑时写的。宋绍兴乙丑年(1145)重九日德安县立碑至(1194)德化县立跋时隔50年。在这50年间,墨本在传递中可能又出现差错,既然周必大指出“碑误”,肯定是指碑文与史志不合,与之所见的谱不合。
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全文不到150字,基本都是赞扬胡周父的才华出众和吕仁甫的高尚美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唯独末尾一句话引起了陈氏后人高度警觉。目前义门陈后人由此跋文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认为《义门碑》经过兵火后难以还原原著,吕仁甫访得墨本就已经错了;一种认为墨本在传递50年后德化立碑时错的。两种观点孰是孰非,后人自有明辨,究竟是谁弄错了。
跋文末尾“铭以居官为,若官疑后来碑误”这句话的本身对《义门碑》就心存疑虑,否则,不必要写这句话。前面写的都是褒奖之言,为何在结束时写一句“疑后来碑误”,意欲何为?也许是在这50年来,包括过往官员的看法在内。疑就是怀疑,不能美化,有疑字的跋文不可能是纠正和解决什么问题,而仅指出碑文错了,错在哪里,周公未说。依愚拙见,所谓“碑误”,当然与义门的世系世次及义门记事密切相关。“碑误”,一字千金,是周必大对《义门碑》的评语。
2020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