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陈月海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是柳宗元在陈京卒后撰的之生平文章

本文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世次,二是陈京的生年。

《行状》开篇即指明陈京的世系世次为“五代祖某陈宜都王,曾祖某皇会稽郡司马,祖某皇晋陵郡司功参军,父某右补阙翰林学士赠秘书少监,某州某县某乡某里陈京年若干状”。其实,这里实缺高祖,唐代称谓五代祖即高祖的父亲,即陈叔明;与之对应的是宋史称谓六世孙陈京,互为逆向关系。岑仲勉《元和姓篆四校记》中既云:“五代祖某陈宜都王,曾祖某皇会稽郡司马,祖某皇晋陵郡司功参军,父某皇右补阙翰林学土赠秘书少监 ,其间实缺‘高祖’一代。后《唐表》不察,以‘孙’为‘子’,误矣。夫柳文之书宜都王,重其王孙之后也;缺高祖不书者,未仕或非仕于唐也。” 重名宦,常于名宦不显者有意忽略。《行状》只书官职不写名讳,是预留空白由陈家自行填写。“书而授公之友,以志公之墓”。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柳宗元的原稿文章,非碑文。也许墓志上不是这样写的,也未知。

下面讨论第二个问题

《行状》说陈京自颍川来,隶京兆府万年胄贵里,讳京。既冠,字曰庆复。

自颍川来,隶京兆府万年胄贵里”:是说陈京从颍川来到长安,住在万年县胄贵里“京兆”,即长安京兆府,下辖多个县。长安和万年是市区的两个县。陈京一到京城就住在市区,表明他有落脚点,不需投宿客店。“胄”,应该有陈兼留下的房产。天宝十二载(753),陈兼辟为右补阙,讽谏之官,隶中书省在京城当有寓所。尽管此时陈兼不在世,但还有珰和苌呢

自颍川来”,点名颍川是陈京的出生地和籍贯。其父原为泗上人,按理自“泗上”来,又何故自颍川来?在《陈兼生平事略考》里已经说过:“陈兼为前程而广交朋友,结识名流,早已回归祖居地颍川。”也就是说,陈兼在任封丘县丞时既已回归颍川祖居地。天宝九载(750),陈兼还为颍川长葛陈寔陵园撰“陈太丘祖德碑”。先君石表阴先友记陈京,泗上人那是从其父籍贯来的,不代表陈京也是“泗上人”。

既然陈京生于颍川,可能与其兄陈珰陈苌非一母所生。因在开元乙丑(725)年,陈兼生有一女,后嫁西昌罗氏。陈兼生陈京时差不多50岁,之后还有陈归出世。因此,不排除陈兼在颍川另有妻室。

 陈京“大历中,始来京师”,(《行状》)没有具体点明哪一年,更没说哪一年的进士第,只说“举进士,为太子正字、咸阳尉……给事中、秘书少监

关于陈京举进士时间历来有两说,即大历元年(766)和大历六年(771,皆来自文章注疏。“大历元年进士第”来自《昌黎集•与陈给事书》韩注引樊注云。“大历六年进士第”来自《先君石表阴先友记》注疏。两说辨析如下。

“大历中,公始来京师”看,《行状》本身就已经否定“大历元年进士”。假如真的是大历元年进士,就不会有“大历中,公始来京师”一句,岂不矛盾?按《登科记考凡例》应试者须在头年底来到京师等候,第二年开年参加会试。“应举者乡贡进士例于十月二十五日集户部,生徒亦以十月送尚书省。正月乃就礼部试……通于二月发榜,四月送吏部”因此,陈京不得为大历元年进士。

 “大历六年进士”,来自《先君石表阴先友记》注疏:“陈京(字庆复陈宜都王叔明五世孙。大历六年中进士第。)”此说该为可信,与《行状》不矛盾。但凡后之著书,基本采用大历六年之说。

陈京来长安,由于其父曾经在京师做官,有很多亲朋故旧,所以,陈京早早便来长安。《行状》仅说“大历中,公始来京师”,没有具体说哪一年既然大历六年中进士,大历三年来京师亦不违文意。陈京提前来京师,一则为了复习功课;二则为了奔走公卿门下“投卷”,求得名士的指点和推荐。

唐代科举取士中投卷、荐卷之风盛行允许人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应考生可以将自己的得意文章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求得他们赏识,提高考生的知名度和及第机会这就是所谓“投卷”。方面陈京是有条件的,在其兄长的疏通和引见下,同时拜会了中书舍人常衮和杨炎。“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惊以相视曰:‘子云之徒也。’”(《行状》)子云即杨雄,字子云,西汉时著名文学家、语言家,与司马相如齐名。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这是后人对杨雄在西汉文坛上所处地位的评价。常杨二人用“子云一流的人物”来评价赞赏陈京,足见评价之高。并且常衮“以兄之子妻公”,把哥哥的女儿许配给陈京做妻子。想一想,其间若无父兄的面子能有这等好事?无意中捡个“闺门千金”,喜结伉俪须知,古时的儿女婚姻,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不在兄为父,其中断不了兄长周旋与撮合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既者”,已经也。表明陈京大历三年已经是二十出头的人,二十一二岁。如果冠戴已久,就没有必要点明“既冠”。

大历三年(768)来京师,又知来时为“既冠”之年,且知大历六年771进士第,如此,基本能够推陈京的生年。

推陈京生于公元746年,26岁中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卒,春秋六十。卒后五十四天,夫人常氏故呜呼哀哉!

按《行状》所叙,陈京“四命为集贤学士”。柳宗元曾经是陈京的属下,对其情况应该了解。贞元二十年冬,德宗十分器重陈京,谓之宰相之才,欲用之。正值陈京病重,遂罢。再迁给事中。(《唐书卷二百·列传·儒学下》)

历史上,陈京的主要贡献在礼仪,大体庙制之论,即自古未有功隆盛德为一代之太祖而列昭穆之次者也,亦未有非受命而追崇之祖居东之尊历百世而不迁者也。庙制既成影响后世。到了北宋,因太宗兄终弟及故,其地位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