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类别:庚子文选 作者:陈月海 陈刚

当代人研究义门“异流同源”,武穴陈殿荣先生开其首端。他“潜心考查江州义门陈氏的史志和数十庄宗谱,觉得一些重大问题上有不相符的地方,谱与谱、谱与志、谱与史、史与史亦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即使同一庄谱,上卷与下卷、前修与后续也诸多相悖。”于是,他写了《江州义门宗谱考》,见《义门陈文史考(第二版)》。

陈殿荣考证陈旺、陈然为一人。20063月《义门陈文史考》没有采纳这个观点,而是采用了湖北石首市陈惟林家谱“兼弟旺”之说,即叔明生志高,志高生才,才生蕴珪、蕴玉、蕴璋三兄弟。蕴珪生兼、旺。蕴玉生然,然生衮,衮生可一、可二。由此,旺和然是堂兄弟,这与江西高安老谱所说相同,我们采用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来发现陈兼,字不器,行二,临淮泗上人。同时发现平阳陈归支派谱、吉水古富谱、赣州龙南谱、泰和柳溪谱等,均载陈兼上源为叔明→志能→定→球→兼。对此,我们既惊又喜。

好消息接踵而来,2010年又发现《毗陵双桂里陈氏宗谱》(《中华族谱集成·陈氏谱卷》第一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载岳阳王叔慎之子陈嵩一支:1世叔慎→2世嵩→3世普→4世亮→5世曦(字天升)→6世权(字师忠)→7世愈(字仲通)→8世芾(字元茂)→9世春(字育和)。

从第五世曦到九世春,正好和义门旺(字天相)、机(字师孟)、感(字伯通)、蓝(字元发)、青(字仁和)相对应,十分惊奇。难道这是一种巧合?世上巧合的事是有,但一连五代人名和字,不仅意合,连偏旁部首也类似,绝非偶然,应该有其内在联系。毗陵陈氏迁自吉水八都镇下白沙村,下白沙村陈氏则来自峡江马埠镇陈家村。于是我们赶往马埠镇陈村。

在峡江马埠陈家见到清同治七修谱,世系见下面吊图。


(马埠同治七修谱)

吊图题为“由金陵居玉笥大墓世系”,意思是叔慎由金陵来到玉笥大墓(大墓,又名王墓),世次为:叔慎→志高→才→蕴玉→然→衮→可二→增→鑑→渣→梓→焰→本立→梁→嵩→继荣→岳→濬→乔→诚(徙瓜源)、议(徙林城)、诏(留守大墓)。并在右边有一按语云:“按叔慎公历隋唐五代至乔祖时共三百九十年,止合十三代,今列十八代,疑后人增入,存以待参。”从按语知,修谱者认为传十三代为合适,谱载十八代,不知所出,“存以待参”。马埠陈风章(峡江二中老师)说:衮、可二的后人在新淦,有很多。于是,又赶到新淦县。

新淦族谱,是以衮公为一世祖,上源未叙,世代口耳相传叔慎后,堂号“燕叙堂”。其一修谱序载“京公之弟衮公”。这跟九江《义门陈氏宗谱》一致(见下图),并在衮公行传下注“迁吉邑土桥瓜源”。土桥瓜源跟马埠邻近,陈乔之子诚公也居瓜源,物以类聚,人以亲合。

                

(九江义门谱)

上图世系很乱,有真有假。兼生京是真,生衮为假。衮乃陈然之子也。

“燕叙堂”六修谱“纪遗”云:“我族始祖本衮公,后八世分八房,由八房分二十七房……”。世系即衮→可二→增→鑑→渣→梓→焰→本立、本道、本生→梁。梁公堂兄弟八人,分为八大房;后来八大房衍为二十七房(详见《陈氏谱考辑要》第281页)。

把峡江马埠谱和新淦燕叙堂谱对照一下,“按语”中的疑问即迎刃而解。嵩,字宗先,是叔慎之子,马埠谱却接在“燕叙堂”梁公下,把两支人混为一支。由此可知,历史上这两支人曾经在一起合修过谱,久而久之,族谱腐蚀损坏严重,后人拎不清,弄不明,于是就连在一起了。

通过上述几现象,义门陈旺自然而然连接上陈叔慎。因才生蕴珪、蕴玉、蕴璋三兄弟,且“蕴珪生兼、旺”(石首谱说);蕴玉生然,然生衮;衮生可一、可二。

同时考陈兼的上源,义门谱云“才生蕴珪,蕴珪生兼,兼生京”,而在独孤及等友人写给陈兼的诗文及陈兼撰《陈留郡文宣王庙堂碑铭(并序)》中多次出现“才”字;在白居易《与陈给事书》里也出现“蕴”字;按照唐代父母和祖父之名要避讳的原则,“才”,不是陈兼的祖父,“蕴珪”不是陈兼的父亲,也不是陈京的祖父。因此,陈兼的上源应以吉水古富谱、赣州龙南谱、泰和柳溪谱、平阳陈归支派谱为是。请参见:https://mp.weixin.qq.com/s/9aJlp298j5PbG7fTE-ZT1w

于是,2011年《义门陈文史续考》纠正了2006年《义门陈文史考》中的“兼弟旺”,更正为“叔慎五世孙陈旺”。当时心怀怵悸并写上这样一句话:“在没有新的确凿证据出来之前,此为陈旺世系之首选。”时至今日,若哪位贤达拿出“陈旺的确凿世系”,甘拜为师。若仍以“伯宣孙旺”,则无论把伯宣出生时间向前或向后移动,都于事无补,不能自圆其说。

20174月,我们又发现了《陈氏入蜀记》。《入蜀记》明确告诉后人:“义门开派之宗是为旺公焉,原系蕴珪之子,叔慎玄孙。其裔世代同居于长乐里,代传孝悌,感化百犬之风。”至此,一颗心终于安定了。

以上内容及经过,在《文史考》《续考》《考略》《辑要》里有详细考述,散布在不同的文章中,需要读者作整体思考。

信的人自然相信,不信的人始终不会信。近日网络上有人竟怀疑起峡江叔慎大墓的真实性。唉,研究真难啊,怎样才能使这些人相信呢?

关于叔慎大墓,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十四《临江府•景物上》载:“安山,在新淦县南六十里,有陈岳阳王墓及庙。”同卷《古迹》载:“陈岳阳王墓,《旧经》以为王乃陈高宗第十六子,正(祯)明二年台城陷,被害。唐武德中子嵩为吉州别驾,迁葬墓于此。”《舆地纪胜》引用《旧经》,《旧经》成书时间很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第568页载:“《旧经》佚,蒲圻张氏大典辑本。……临江军古迹:陈岳阳王墓,引《旧经》一条。”既然那时已有记载,岂能有假?之后,《江西通志》《临江府志》《峡江县志•寺庙》均有转载,内容大致相同,一以贯之,毋容置疑!

如今江西吉安、吉水、峡江、新淦等地叔慎的后裔很多,不仅族谱里宗叔慎为一世祖,而在祠堂正中供奉叔慎牌位;感兴趣者可以前往瞻仰。

(《舆地纪胜》陈岳阳王墓及庙)


(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之《旧经》)


文章已于2020-06-0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