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陈伯宣,义门显祖,在义门陈的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陈义祥的《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及《续考》不惜笔墨,论述陈伯宣“出生年约在公元730—740年,卒年约在公元820—830年之间。”这个时间与本人考证的陈伯宣生于敬穆(824),卒于大顺初(890)相差甚远。本人在《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里详细论述了陈伯宣六代祖陈兼、高祖陈京的相关生卒。现在再次论述一下陈伯宣生卒兼与陈义祥商榷,来证明本人的观点。
陈义祥两文通篇认为陈伯宣与马总友善,是同时代的人。支持伯宣“与马总友善”这个观点的文献有徐锴《陈氏书堂记》《宋史》等。《陈氏书堂记》记载最早:“昔马总尝左迁泉州,与之友善。总移南康,伯宣因来居®山,遂占籍于德安之太平乡常乐里。”再下来就是《宋史》。记载陈伯宣是唐贞元时代(785-805)之人最早的文献是《新唐书·艺文志》:“陈伯宣注《史记》一百三十卷贞元中上。”(《新唐书》卷六十四)这三则史料似乎是陈义祥的致胜法宝,看似固若金汤毫无破绽。那现在我就来抽丝剥茧,将其一一否定。
首先我假设陈伯宣生卒730—830是成立的。那么问题来了,无论是江州义门老谱还是“异流同源”说。对于陈伯宣是陈京玄孙基本上没有争议。首要的问题就是陈京(出生约在735后)是贞元时代的人,那么为何其玄孙也是贞元时代的人?这个岂不是一个最大的矛盾。陈义祥竟然引用族谱陈京为唐高宗开耀二年(683)进士。这样以谱考史的滑稽做法也只能一笑而之。按此,陈京岂不比陈兼还要大三五十岁?(兼,约生于695-700)由此,陈兼好友独孤及、杜甫,陈京外侄柳宗元等文学大家都是酒囊饭袋,都在造假?真是千古奇谈!此为其一。
其二:按义门明清谱所载,陈崇之上世系为伯宣→檀→旺→机→感→蓝→青→仲→崇,即陈崇为陈伯宣九代孙。我就按人类繁衍极限18年一代人(实际一般为28正负4年)来算:以陈伯宣出生于735年,推出陈崇生于879年。《陈氏家法三十三条》为第三任家长陈崇立于大顺元年(890)。若按此逻辑,该年陈崇仅12岁。试想一个12岁的小孩能不能做家长?能不能立家法?滑天下之大稽!如果按“异流同源”陈伯宣生于824年,陈伯宣之子陈崇大概生于850年,大顺元年伯宣去世,陈崇大概40岁,官江州长史,接替陈伉家长,岂不相当合理?
陈伯宣与马总友善,是将父辈陈镶(约780年出生)的事件移到了子辈身上。因为当时陈灌被高安当地豪强杀害于官舍,陈镶报杀父之仇后,浪迹仙游,从而结识马总(见《花田谱》)。因为陈家人对陈镶的这段往事刻意隐瞒,致使史书始有此误。因马总官移南康(虔州),陈镶造访不遇,后游®山隐居圣治峰。陈镶的墓,还在南康府®山南麓,(见《颍川陈氏考略》126页)为其来江州之确证。这也可合理解释“陈伯宣注《史记》一百三十卷贞元中上”之疑问。注《史记》实为陈镶之力。 贞元年间陈镶约20余岁,和马总同在仙游。避难闲暇,写书著述,打发时光,也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