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叙堂的来历
- 关于西周陈国世系增加两代人的问题
- 陈叔慎战死之谜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宋史》与《义门记》的世系比较
- 以《江南录》《义门陈氏书堂记》《通鉴续编》 佐证《宋史• 陈兢传》的正确性
- 前言
- 自序
- 《陈氏书堂记》的作者不是徐锴
- 胡旦辨
- 参加九江市义门陈研究视频会有感
- 龙峰谱中的时间矛盾再考
- 从《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推陈京生年
- 德化陈氏故里故居的演化及文德翼序
- 读《陈氏研究论文选》的一点感悟
- 义门陈世系考证的历史与现实
- 陈元光籍贯新考
- 果石庄的悲哀:部分人读不懂老谱,对错不分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虞舜简介
- 颍川侯陈轸文化广场
- 也论“其先盖”
- 《唐表》与《宋史》谁更可靠
- 就陈义祥《尊重史实,查找真相,寻求共识》一文之点评
- 以古人取名习惯论“异流同源”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质疑 ----致《国谱》总编陈峰先生
- 陈志高世系考兼与武亮宗亲商榷
- 再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由唐代避讳三论志高是叔慎之子
- 就《四论“叔明子志高”》同武亮再商榷
- 回复文昌宗亲文
- 驳斥陈义祥代均时间谬论
- 以他姓合族同居的代均来证义门陈是“异流同源”
- 从义门陈十五代分庄看考证后源流世系的正确性
- 关于28±4年的传代常数
- 关于大小陈旺
- 关于义门分庄的几个问题思考
- 罗韬《赠摄邑令陈都干承逸》真伪再考
- 分庄诏的由来
- 究竟是谁错了
- 老谱新论
- 柳溪陈氏与义门陈氏之世次和时间对比分析
- 论陈叔慎十八岁连生二子之合理性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史书互参辨证
- 唐宋明清皇帝传世代均时间一览表
- 《义门记》新解
- 关于《由豫章罗氏姻亲新考兼旺同代》的一点补充
- 由豫章罗氏姻亲考兼旺同代
- 综合考证,正确理解义门世系
- 给“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陈德友的一封公开信
- 对于《倡导“义门陈氏异流同源”之说者,是否正真秉承“以史为证、以史证谱”?》之点评
- 驳斥铭轩之谬论
- 驳义门总会不学无术,求权求名不求实----以史为据,正确辨析义门世系
- 评《江州义门》一书
- 浅谈周必大《跋德化县陈氏义门碑》
- 讨论求共识,务实是目的
- 关于考证义门陈旺世系的经过
- 《义门记》新解
- 陈檀非陈旺父、伯宣子
- 义门陈氏因讼析居
- 读《宋代国史修撰考略》而想起
- 讨论求共识,切莫忽悠人
- 这就是“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从上至下梳理分析说
- 以唐代代均再论义门“异流同源”
- 陈兼生平事略新考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论《义门“异流同源说”质疑》
- 陈镛(镶)与伯宣
- 《义门记》新解
- 陈伯宣生卒考兼与陈义祥商榷
- 驳陈义祥《唐陈伯宣活动年代考》

燕叙堂的来历
燕叙堂的来历
燕叙,即宴饮叙谈。以“燕叙”做一个家族的堂号,是为了纪念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
祯明三年(589)隋军已据荆门,南抵湘州,城内将士莫有固志,克日请降。陈叔慎乃置酒设宴于厅中会文武僚吏,酒酣,叔慎起身叹曰:“君臣之义,尽于此乎?”以激将士士气。长史谢基投袂起座,伏地呜咽。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起座慨然陈辞:“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之臣乎?今天下有难,实是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众闻此言,乃齐声应诺。自是刑牲结盟,誓同生死。正适隋将庞晖拿着后主亲笔诏谕,前来招抚湘州,叔慎与正理商定密计,遣人送诈降书,往迎庞晖。庞晖相信并贸然驰至,使数百兵士屯留城门,自将左右数十人入于大厅。一俟庞晖人等步入大厅,叔慎的伏兵齐发,捉住庞晖等人,斩首示众。那些停留在城门边的数百人也同时被逮住,杀得一个不留。叔慎亲至射堂,募集兵士,数日间得五千人。衡阳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皆举兵入助。此时隋军正命薛胄为湘州刺史,道过荆州,见了杨素,已知湘州拒命,便与杨素部下行军总管刘仁恩,会师进攻。隋军行至湘州鹅羊山下,陈正理、樊通督兵迎战,两下交战,隋军兵力倍于守军,且都是惯战健卒,陈、樊二人哪能抵挡?战不多日,守兵四溃,陈、樊逃回城中,未及关门,薛胄乘胜入城,顺手一槊,击毙樊通。隋军一拥而上,先擒正理,次缚谢基。是时,邬居业率其众自武州来赴,出横桥江,闻叔慎败绩,乃屯兵于新康口。隋军总管刘仁恩兵亦至横桥,据水建营,相持信宿,因合战,居业又败,也为所擒。叔慎见势已去,于乱兵中拥母出逃,逃至峡江玉笥乡,投奔匡大夫。后娶匡大夫女为妻,生子嵩,字宗先。唐武德(618-625)中,宗先为吉州别驾,并建庄廖田(今峡江)。
后人为了纪念陈叔慎湘州抗战的这件事,取“燕叙堂”为堂号,以提醒子孙。这就是新干(淦)陈氏“燕叙堂”的来历。
在当下,燕叙堂不仅融合了历史文化、家族传承,更是一种现代文化的象征,象征着一种文化自信,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又对当下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