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乾道二年族谱原序

类别:文史 选载 作者:陈氏研究编委会

陈氏出自颛顼六世孙有虞氏帝舜之后也。自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以奉舜祀,历商至周,凡三十二世有遏父者,事周为陶正。善于其职,武王赖之;谓其神明之胄,以元姬妻其子胡公满而封之陈。九世至春秋而为厉公佗。佗生公子完适齐,事桓公为工正,始袭国姓曰陈名敬仲。及陈为楚所并,子孙分适他国;而敬仲之裔独昌大于齐。五世至釐子乞,事景公,为大夫,务行阴德得齐众心。既而食邑于田,为田氏,将代齐国。有公子轸者,贤而辩思。自别于田氏复故国姓曰陈。齐人恶之,适秦。与秦相不协,适楚。楚贤而礼之,遂相楚;封颍川侯,因家焉。更秦入汉,宗族蕃大,播迁四方。散居京兆、上党、弘农、琅琊、平原、汝南、钜鹿、中山、南阳、陈留、河南、广陵、豫章、九江、会籍、长沙、巴蜀诸郡……

 

时皇宋乾道二年丙戌夏六月既望嗣孙直徽猷阁权知广州辉谨序

 

按  语

此序摘自清光绪戊戌年宜兴《陈氏宗谱(德星堂)》“宋乾道二年谱原序”,撰序者陈辉,是北宋理学家名臣陈襄的五世侄孙。陈辉,字晦叔,福州侯官人。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知赣州,绍兴三十二年任两浙转运司副使。孝宗隆兴元年(1163)以两浙转运副使兼知临安府,二年,改知建宁,又改知湖州。乾道元年(1165)十二月以直徽猷阁权知广州。

序中“凡三十二世有遏父者,事周为陶正”,世次是从商君始。而“九世至春秋而为厉公佗,佗生公子完适齐”,是从《唐表》来,为误。“佗生公子完”,始为太史公之误,继而《唐表》误之。《左传》《公羊传》及《世本》皆曰厉公是跃,不是佗。

序中“有公子轸者,贤而辩思。自别于田氏复故国姓曰陈。齐人恶之,适秦。与秦相不协,适楚。楚贤而礼之,遂相楚;封颍川侯,因家焉。”这与《颍川陈氏考略》考颍川侯是“战国纵横家陈轸”是一致的,并对纵横家陈轸的气度、机智、身份以及主要行事,交代的较为准确。如:

(1) 以“有公子轸者……齐人恶之,适秦”来推:公子,盖王室成员。“齐人恶之”:齐人,非指齐国百姓,当指统治阶层。恶之,即内讧、争斗。这里可以联系“田午弑田侯(剡)及其孺子喜而兼齐,是为齐桓公”的这一历史事件来思考。

陈齐庄子白生子多个,已知的就有悼子、和子、子、会子、孙子等。按《史记索隐》引《竹书纪年》载:“齐宣公(四)十五年,田庄子卒,明年,立田悼子。悼子卒,乃次立田和。”公元前385年齐侯太公和子卒,剡立为齐侯。十年后“田午弑田侯(剡)及其孺子喜而兼齐”(《春秋后传》)。因此推剡之次子出逃,生子轸。轸与宣王辟为同时期人,公元前310年张仪欲穷陈轸,而陈轸适魏而至齐。齐宣王大喜,因以鲁侯之车迎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战国策·魏策一》)若陈轸与齐宣王辟为同辈人,这在时间、世次上是合理的。于是,本文推陈轸是齐侯剡之孙,为之首选。但是,齐侯剡又是谁之子呢?是悼子还是和子,或是子之子?史书无明载。但不管谁之子,都无碍陈轸、辟是同辈人这一世次。参阅《颍川陈氏考略》第18页“按语”说剡为悼子之子的推证。

总而言之,历史已遥远,经秦皇焚书后留下的史料太少,除上述推证外,或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如1964—1965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和滕县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在古腾城文公台附近发现东周时期残陶一件,其底部内表有“陈立事岁□”六字(《山东滕县古遗址调查简报》)。“”,古通“应”,即陈轸之子陈应。

滕国与陈(田)文所封的薛国均在今滕州境内,相距不过20余公里。陈应的陶文在此出现,也可反映出陈轸家族与陈(田)文家族在血缘上的亲近,否则不会居住同一区域。还有,公元前298年,齐王三年,秦国攻打魏国,陈轸联络赵、魏、韩三国组成联合阵线,再去齐国,说服齐王与三晋合兵,时陈(田)文为齐相,积极响应陈轸发起的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的号召,由此也能说明两者的亲近关系。

(2)“贤而辩思”:是写陈轸做谋士的基本技能。一个“贤”字则突出陈轸的品德,他始终忠于故国陈齐,如公元前323年,陈轸劝退昭阳攻齐之兵,避免了一场恶战。“辩思”,指陈轸作为谋士所具有的思辨能力,如公元前314年,向楚怀王献计救韩存楚之策等。

(3)“与秦相不协”:此句是说陈轸在秦国和张仪不和,张仪想方设法给陈轸小鞋穿。如公元前329年,陈轸、张仪共事秦惠王,贵重争宠。张仪数度向秦惠王进谗言说陈轸“自为而不为国也”,“常以国情输楚,……愿王杀之”,等等。后来张仪被秦王封相,陈轸就在公元前328年离开秦国,来到了楚国。

(4)“楚贤而礼之,遂相楚;封颍川侯,因家焉。”此句时间跨度很大。陈轸封相,据考是在公元前318年之后,不是一来到楚国就拜相。公元前314年,当楚国面临秦国、韩国联合进攻的态势,楚王急问策于陈轸,轸向楚王献“救韩存楚”之策,献策成功后,楚王加封陈轸为“颍川侯”,因家颍川。

以上解读,可参见《颍川陈氏考略》有关章节。

至于本序的后部分,是写古灵陈氏世系及迁徙,因手头没有确凿扎实的资料参考,不敢解读,恐误而贻笑大方,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