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入蜀记

类别:文史 选载 作者:陈氏研究编委会

尝闻:从来为人子孙,当以追源溯本。溯我陈氏,本是胡公开山之祖,敕封于陈,世代君王传玺,御执乾坤。颍川寔祖,廷封三君,此乃父子三人矣。南朝启肇,霸先让位于兄之子矣。有孙四十有二①,均执政于廷。义门开派之宗是为旺公焉,原系蕴珪之子,叔慎玄孙。其裔世代同居于长乐里,代传孝悌,感化百犬之风。因有不测风云从此起,庄分二百九十添一,子孙各散天涯。吾家昺祖号朝辉,大宋敕封承成郎②,庄分建昌名万福,历代谱序详明,从不紊乱。裔传习权祖所生三子:哲、政、位。哲祖生子四,长宗文、次宗武、三宗友、四宗志是也。因刘瑾之乱③,随祖避居太和县内陈家庄矣。高祖宗武,于万历间考中黄州府之武进士。天启元年辛酉岁,西蜀奢崇明④扰乱于廷。九月之秋奉朝廷之命,于荆州府内统兵一千二百余人,合家眷室离乡直奔川城,奉命平剿奢贼及其八目也。大战十年而平息干戈,报效朝廷,无祖茔,功受皇恩敕赐参将,来川启后昆。康熙三年奉平西王⑤之旨,为讨平水西逻鬼⑥安坤,升钧祖为先锋营之指挥官之职,追贼寇于毕邑⑦,忠魂再次报忠于廷矣。因立功于朝,受总督朱燮元⑧加封吾祖为伪五府之都督大元帅之职也。康熙十九年,吾祖出兵剿逆叛军十万,再次孝忠清廷。皇恩浩荡、圣德昭昭,世代受此恩赐。感其宗功,戴其德泽哉。吾家宗辈四房入川,至平定干戈,唯我二房与么房就此落业。叔高祖有孙应元,入驻泸州,后移平定里二甲,地名目连寨而居之。余家眷返江西原籍居也。吾高祖单传钧祖,钧祖传应龙,应龙祖而衍四子,曰继、缵、景、绍四尧也。昺祖遗裔传万世,建昌裔嗣永繁荣。而今作序垂后世,继承吾祖一脉根。又恐世系来紊乱,龙祖定派作把凭。今观吾祖之手迹,时于康熙甲辰岁仲冬之时。龙祖定五律派曰:宗钧应尧玉,圣元凤学汝。开国正光明,占朝显洪星。登廷永后世,柄大思怀先。此乃入川之三十派也。嘱其吾家以武功入蜀,授业于永宁之宣抚司,遂居于乐荣里矣。先人入蜀,乃武将之风范,愿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如其派中所嘱,子孙万世不离于一本;不论侯伯又庶民,切勿忘先祖入川之辛苦也。兹将吾祖所订之派列其于右,若后世子孙路途相遇,应知其一祖之脉也。吾今叙谱流传,遗于后世子孙,以达追源溯本,能启后昆,永远长存。是为序矣。

本朝康熙甲午初冬上浣陈璧沐手拜撰

 

注  释

①孙四十有二:指霸先兄谈先次子宣帝陈顼生男42人。长子后主叔宝,众兄弟多封王,执政于朝廷。 ②承成郎:义门谱多说承成,字。然而陈璧却说讳“,字朝晖,封承成郎”,由此可证“义门十二郎”并非原名也。③刘瑾之乱: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弘治年间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下狱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品。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 ④奢崇明:奢崇明(?—1629),四川永宁(今叙永)人,明代彝族酋长,叛明自立,割据西南。⑤平西王:即吴三桂。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初一,吴三桂于衡州加冕称“大周昭武皇帝”,定国号为“周”,是年八月在衡州病死。康熙十八年(1679),清军克复湖南、广西。康熙十九年(1680),又下四川、贵州并进兵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春,师围昆明,并分兵克复附近州县。十月,昆明城内粮尽援绝,吴世自杀,余部投降。⑥水西逻鬼:水西,即彝族土官管辖的行政区之一。逻鬼,即罗施鬼国。水西彝族的远祖源于古代西北氐、羌族的一支,辗转入今贵州境。唐宋时期被称为“罗施鬼国”。⑦毕邑:今贵州毕节市。 ⑧朱燮元: 朱燮元(1566—1638),字懋和,山阴白洋村人,明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苏州知府、四川布政使。天启元年加兵部尚书兼督黔、云、桂诸军务。历十余年平定永宁奢崇明、贵州安邦彦、阿迷州土官普名声等乱有功,再进少师、左柱国。崇祯十一年病逝任上,年七十三。初谥“襄毅”,后改谥“忠定”。

 

按  语

这是一篇难得的好序,真实地反映了义门陈氏世系原貌。经典之处即“义门开派之宗,是为旺公焉,原系蕴之子,叔慎玄孙”。这与2011年版《义门陈文史续考》一致。这恰恰证明了我们的考证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肃性。时至今日,陈旺为叔慎玄孙、蕴之子,当为定论!从2006年初版《义门陈文史考》推考陈旺为蕴之子,叔明五世孙;到2011年《义门陈文史续考》再考陈旺为蕴之子,叔慎五世孙;以及2015年《颍川陈氏考略》、《义门陈文史考》(二版),十多年来的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水落石出,一锤定音。

序文从得姓始祖胡满公开篇,继而叙及陈、霸先、岳阳王叔慎、叔慎曾孙蕴、蕴之子陈旺以及分万福庄始祖陈,再到迁泰和县习权、入蜀始祖宗武及其玄孙陈璧辈,一脉相承,有条不紊,清晰如镜!试问,如果当时去贵州没有带去江西老谱作蓝本,没有璧祖应龙于康熙甲辰岁(1664)仲冬留下的“手迹”,能有如此详尽的家世描述吗?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事实终归事实。论述义门的文献很多,但对义门史料的贡献,此序为最!

通过注释解读,序中所列人物、事件、时间都十分真实,与史载相符。例如“天启元年辛酉岁,西蜀奢崇明扰乱于廷……奉命平剿奢贼及其八目也,大战十年而平息干戈”,详载《明史》卷二四九《朱燮元传》。宗武随朱燮元入蜀平乱,至崇祯二年,奢崇明才被斩首剿灭,后又随朱燮元围剿云贵土司叛乱,前后总共历时十余年。在《少师朱襄毅公督黔疏草》第二卷里,详细记载了宗武胞兄宗文在贵州赤水一带追贼之情形。

又如“康熙三年奉平西王之旨,为讨平水西逻鬼安坤”此事记载于《清史稿》列传三百二《土司四》:“(康熙三年)二月,水西宣慰司安坤叛……命总管吴三桂督云、贵各镇兵分东西两路讨之。三月,三桂统十镇兵由毕节七星关入。”后安坤伏诛。

又如“因立功于朝,受总督朱燮元加封吾祖为伪五府之都督大元帅之职也”。是指崇祯五年,在剿灭奢崇明之后,朱燮元加封陈宗武之孙陈应龙为收编奢崇明旧部五府都督大元帅之职。伪五府及封属下管职在《朱燮元传》中均有提及:“崇明僭伪号,设丞相五府等官”,“初,崇明、邦彦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

又如“康熙十九年,吾祖出兵剿逆叛军十万,再次孝忠清廷”。这一年正是清军克四川、贵州并进兵云南之际。

再如“义门开派之宗是为旺公焉,原系蕴之子,叔慎玄孙。其裔世代同居于长乐里”。一个“原系”,既表明那时已有义门谱系“伯宣孙旺”之争,作者注意到这一点,所以特别强调“原系”一词。还如长乐里之“长”,而非“常”,这与《德安县志·行政区划》“义门陈村在太平乡长乐里”相一致。

义门世系错乱已久,但在明清时期还是能够考得清。只是受到嘉靖六年特峰《江南陈氏大成宗谱》和德化义门嘉靖甲寅谱的错误影响,后人就不求甚解,随波逐流,以讹传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