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文史续考》跋语

类别:文史 选载 作者:陈月海/陈刚

   

本书是继《义门陈文史考》之后的又一篇力作,虽名为《续考》,但就其内容来说,义门史事考证仅占书中的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内容是反映上自陈国,中至颍川、户牖,下及南朝陈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几经缜密论析,取长辨误,并提出新的历史见解。

本书收集的资料繁富,从内容和时间上,大致归纳为“陈姓源流考述”、“义门先祖考略”、“义门陈氏内部多元结构辨析”、“史志谱文献解读”、“还历史真相”、“‘三尧’与‘盐铁使’及陈端考述”、“颍川陈氏世系辨证”、“陈氏墓志辑录”、“古谱序文辑录”、“南朝陈宗室诸王录及三公主异闻录”、“南方陈姓迁徙分布录及部分分支考”等十四章。全书共有45万字,有100多张图片穿插其中,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本书从编排方法上,基本上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但是为了突出“源头”这一部分而将“陈姓源流考述”列为第一章,总领全书。在这一章里,则又按着时间先后顺序,编辑和考述了“陈国世系”、“阳武户牖世系”、“山阳瑕丘世系”、“田齐世系”、“颍川世系”、“南朝陈世系”等,以史为据,参考时著、谱牒,肯定正确,辨析谬误,并根据出土的碑志资料,最后拟出一个新的世系表,以供参考。

对于旧有的资料,不论是史还是谱,都要经过严格的辨析与甄别。据目前所收集的资料相比对,即谱与谱、谱与史志、史志与史志均存在着相互抵牾,然又各自为是,不能通贯之问题。既使在同一庄谱,上卷与下卷、前修与后续亦相矛盾。其通病主要显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世次舛误,上下错位。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下简称《唐表》)载“准生伯眕,伯眕生匡,匡生世达,为长城令”,则在准下多出伯眕一代。而旧谱世系则从《陈书•本纪》:即寔玄孙准,为晋太尉。准生匡,匡生达,为长城令。而魏书裴注:“准孙逵,字林道,有誉江左,为西中郎将,追赠卫将军”,这里的“准孙逵”是裴松之按陈氏谱来的,中间空着伯眕一代。另据《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可知,陈逵为陈眕(即伯眕)之子而非陈匡之子,与陈达为堂兄弟,因此陈眕生陈逵,陈匡生陈达,是同汉末魏晋时期颍川陈氏谱系相吻合的。

又如《唐表》载“伯宣子旺”,因错误理解二者为同一支系人,故误连接。在《宋史》和《通鉴续编》等史籍中都载为“伯宣子崇”。明显,这是后书在纠正前书之错误。

二、名字由音、形致误并张冠李戴者,在史书、族谱中比比皆是。例如颍川侯陈轸,其子名“陈应”,而《唐表》则误为秦代东阳令史“陈婴”,并由此又误“颍川侯陈轸”为齐王建的第三子。前一误为“同音”所误,后一误为“时间”推理所致。

三、相互传抄,不加细勘。民间修谱则往往是一比较有影响的谱出错,接着后面的谱相沿讹传,不加细察,从而导致某些史籍也跟着差错,此例多不胜举。

四、为彰其某一显著而夸大其词,甚至假托。详见本书“还历史真相”。

有如此之多的谬误贯穿于史、谱之中,它严重妨碍了后人的认知感与认同性,因此本书在考辨过程中,则依据诸多文献和出土文字资料进行互证,“显本弃旧”,冲破旧有的格局。

何谓显本,就是从历史的长河与浩瀚的史书里,辨析相关事件的不同记载,运用时间这一标杆,提取合理的部分,从而舍弃谬误。如陈寔与陈翔的“父子”关系辨、伯宣同陈旺之“祖孙”或“父子”关系考等等,皆通过事件的进程和时间的推理,使之显现出历史的本来面目。

弃旧,就是要突破旧有的“框限”,彻底辨析并抛弃流传千年的“姓氏书籍”及谬误较多的《唐表》之诸多意会、误连等现象。

由于本书资料繁杂、内容又各俱特点,在整个考证过程中,我们所采取的体例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是按“原文刊载或节录”、“注释与解读”、“按语”等这样的程序来进行阐述的。其中“按语”是在一章或一篇之末尾,以总结的形式阐明作者的见解与心得,而在解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说明的,则以“按”之形式加以说明。

全书通过众多史料之纵横对比和前后联络,环环相应,一以贯之,给人以清晰、整体的印象。

本“跋语”为本书的《序》、《前言》、《后记》的补充,四者合起来基本上反映出《续考》之大概内容与考证方法及成书过程。欲知本书详细情节和寓意,只有通读本书并作整体思考而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