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家谱造假现象剖析
- 论陈氏代齐
- 用周代文献说陈论田1
- 用周代文献说陈论田2
- 用周代文献说陈论田3(完)
- 义门陈历史简介
- 陈友谅考略
- 研究陈史心得
- 伯宣与陈崇——“吴兴蓝田源流派衍齿录”辨析
- 吴兴蓝田源流派衍齿录(义门)
- 吴兴蓝田源流派衍齿录(叔宝)
- 吴兴蓝田源流序(节)
- 毗陵谱载伯宣公四子
- 德化谱原序 021(自伯宣来徙江州,越三世以义闻于上)
- 德化谱原序 006(唐乾符间伯宣六世同居,僖宗旌表)
- 宋黄山谷义井义门谱序(古谱重载)
- 义门伯宣倡议南陈朝后人重聚江州
- 义门伯宣倡议南陈朝后人重聚江州
- 仙游谱载临海令陈环
- 安溪姓氏志临海令陈钰
- 天门大成谱陈钰即陈镶
- 楚黄谱陈钰即陈镶
- 修水姓氏志之龙峰陈
- 明正德丙寅序
- 明万历二十五年正讹论重辑
- 宋元佑三年序重辑
- 唐始祖灌公序辨及嘉庆甲子序及始祖灌公正讹序
- 清甲申序
- 龙峰谱之始祖灌公自题及分关说
- 龙峰谱之世系
- 龙峰谱黄庭坚序
- 毗陵谱先祖墓地
- 九江谱瓖即钰
- 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
- 江州义门陈氏一族历490年累传19代义门世系14代
- 由湖北竹溪义门陈氏世系序而想起
- (敦睦堂)花田陈氏三修族谱(卷三)//“吴兴蓝田源流派衍齿录”
- 义门世系辨析
- 汉王陈友谅身世浅探
- 族谱常用名词小释
- 试论“陈氏首姓始祖”
- 元和姓纂·陈姓·之四
- 元和姓纂·陈姓·之三
- 元和姓纂·陈姓·之二
- 元和姓纂·陈姓·之一
- 续资志通鉴长编
- 唐书·陈京传
- 唐书·马总传
- 唐刺史考·马总
- 宋史·陈兢传
- 全唐文·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
- 武宁县志中关于卢俦的记载
- 武宁卢氏宗谱,谱载卢俦娶伯宣女
- 庐山志·义门陈世系考
- 庐山志·江州义门陈氏族谱序
- 庐山志·山川胜迹·伯宣捐宅
- 全唐文-陈氏书堂记
- 明代中期徽州的乡约与宗族的关系
- “伯宣子崇”的考证
- 义门传代知多少
- 厉公是跃不是佗
- 从《九江府志》看义门陈世系
- 《宋史·陈兢传》与《唐表》之辨证
- “奉文改谱”者曲笔救谱
- “义门史考”的原则与方法
- 陈厉公辨析
- 再论“陈氏得姓始祖”
- 陈氏文史研究之杂记
汉王陈友谅身世浅探
类别:研究与讨论 作者:陈尊宪
关键词:汉王友谅------江州义门------仲公后裔------远祖居地------江西德安------1063年分析------祖思澄公------迁湖北阳新------果石庄。
引 言
陈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上至帝王,下到庶民,凡姓陈者必有门有派,有出处。汉王友谅公,就算他是沔阳原居的土著,也该有个出处吧!弄清他的身世,是当代的陈氏族人.宗亲和后裔子孙应有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告慰九泉之下的先灵;也只有这样才不致於愧对未来的子孙。
身 世 浅 探
元末陈友谅,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他的身世与出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出现了无数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最离谱最无稽的要数浙江永嘉“本姓谢,祖上入赘陈氏”之说了,影响极其深远。之后的许多版本无不是浙江永嘉版本的翻版与延伸。随后《平汉录》作者童承绪也叙“祖父名字叫谢千一,因赘入陈,遂改为陈姓。”其资料首次披露的推波助澜,使得原本混沌难辨的身世又增添了一层迷障,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让世人无所是从,难辨其真伪。
六个半世纪以来,始终没有一个令各方认同并接受的定论,各持己见,各定其调,各吹其号,很不和谐。五兄弟、八兄弟、排行一、排行三、义门非义门、叔明裔、叔澄裔、叔宝裔------等等,各有其说。由著书者、立说者、写史者、还有凑热闹的学舌者,谒尽全力演凑的合唱:“湖北沔阳,本姓谢,世代以渔,祖上入赘陈氏,后易姓陈” 之说虽占上风,但并非天衣无缝,尽善尽美,更不尽人意的是黄蓬山陈氏却不领情,其家谱记叙仍为千一娶妻孙氏,而不是陈氏,真不怪哉!难道千一及千一的子孙不比世人和旁人清楚吗?是娶陈氏为妻;还是娶孙氏为妻。更有现代的愚人又要将千一娶妻孙氏的家谱记叙改写为娶妻陈氏。这又何苦呢!岂不又是在添乱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历史上有那么多个友谅,又有那么些友谅后裔,认友谅为己祖,其真伪难辨,自在情理之中。况且他------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位负面人物------败者。谁敢为其歌‘功’颂‘德’,为其树‘碑’立‘传’呢!加上又缺乏真实一致的文史记载。
能否跳出友谅及友谅后裔构成的迷圈,看旁系中的其他人呢? 跟他有直接关系的莫过於兄弟,五兄弟也好,八兄弟也罢,其中总会有幸存者,必然有其后裔.友贵公是汉王友谅公的胞弟,在史料.史藉.家谱以及几个版本的历史长篇小说里,友贵公是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几乎与汉王友谅公是捆绑在一起的。我楚陂(木)兰山义门陈氏是友贵公的后裔,其世系在家谱<< 历代源流考>>中记载得清清白白,友贵公的世系不就是汉王友谅公的世系吗! 难道还有什么可疑的呢。
2005年7月8日陈麒羽宗亲的帖子说得好:“陈友谅把货币取名为‘大义’和‘汉’,是内心来说,他是倾向于陈姓尤其是‘义门陈氏’的,我想他既然当上皇帝,对自己的本源应是清楚的。”。况且他又不是不识文墨的放牛娃,而是个小小的文化人,并且能在当时的县衙当个小差。用现代的话说是在岗的国家公务员。难道连自己的上辈祖辈都不清楚吗,显然不是。帖子中还说:“作为友谅公的后人,都应认真的对待此事。” 作为汉王友谅公的旁系后裔,我楚陂(木)兰山义门陈氏也不能袖手旁观,任凭不明真象的世人人云亦云或胡说八道。
仔细认真的拜读了陈氏宗亲网“汉王陈友谅身世考辨” 的文章,现对其中收集整理归纳的八个汉王陈友谅世系,用筛选排除法谈谈我的拙见,供族人宗亲专家学者结论之参考。
第一个陈友谅,从伯万公------陈友谅世系中:1.有断代(世)之嫌,至少差10代(世),曾有帖将此世系与兰山义门世系对照分析过;2. 是后世之作,若老谱葬地不会说长江大桥,葬地与首义公园处无关,准确的说在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左侧的坡地,靠桥头堡地段。3. 汉王友谅是江州义门后裔,阔(伯宣)是江州义门落藉始祖;伯万公尽管是叔明之后(待考证),但不能算江州义门。
第二个陈友谅,从伯万公------陈友谅世系中:1. 与第一个陈友谅的1条类同,仅在仲沈和仲才分支,世系中有断代(世)之嫌,致少缺10代(世)。2. 谅公葬地风马牛不相及,与历史不符。
第三个陈友谅世系:1.仅佐证了友谅是八兄弟,但名与排行与兰山义门世系不符;2. 友贵公娶抗氏,而我兰山义门陈氏祖友贵公娶冯氏。
第四个陈友谅世系:这个世系正是我楚陂(木)兰山义门陈的世系,也是汉王友谅公垂直世系的正宗。但仍有误处二:1. 严重的错误即把思澄公分析落藉地误为江西永兴,简直是南辕北辙;2.在彦宪(字元敏)公后缺二代(世)正确的应是彦宪(字元敏)------千一------普才------友谅、友直、友杰、友仁、友信、友贵、友闻、友保共八兄弟。
此文的作者注,说:“2001年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陈氏春秋》一书,中92页载有‘义门柏林庄世系引’的章节,此书编者尚欠全面考察,将--------”。
此文的笔者,我可告诉你,尚欠全面考察的是你自己,此书的所编“义门柏林庄世系引” 的章节是正确的,是历史的事实,你应虚心的向《陈氏春秋》的编者学习,并主动向他道欠,收回其批评意见,挽回不良影响,否则如此传世,必将误人子弟。
历史真象是怎样的呢?我来告诉你:思澄与思洪是再堂叔伯兄弟,都是满82世恭公的曾孙,1063年(宋仁宗嘉佑七年)义门大分析替祖上共同分得湖北阳新永兴柏林果石庄,思澄公后复迁盘底庄。殁葬於湖北阳新县洋港镇上保。怎么跑到江西兴国去落藉呢?其世系如下:
满 79世 80世 81世 82世 83世 84世 85世 86世
义门 8世 9世 10世 11世 12世 13世 14世 15世
仲 崇 衮 锡 恭 宗俞 升 进 思渊
思澄暹宗臣 及(忠叔) 思洪 登
而分得江西兴国县富川果流松江庄(即永兴庄)是思成公,他的世系是:
满 79世 80世 81世 82世 83世 84世 85世
义门 8世 9世 10世 11世 12世 13世 14世
伉 沂 绍 陀 蜕 思成 (略--)
为了区别思澄与思成的落藉地,现将分析时的地址对照如下:
思澄公---湖北省---阳新县---永兴---柏林---果石庄
思成公---江西省---兴国县---富川---果流---松江庄(永兴庄)
在许多的谱谍中,常将上列二公混为一谈,上列二地址因分析后迭更,在引用时常出差错,但不论怎样,庄不应该错,庄是地址的最低级,相当於现代的自然村。
综上所述,第四个友谅的来龙最清楚,祖上代代可考;而他的去脉却又最模糊,一句下落不明而失考不究。此友谅有出处,而无归宿。八个友谅七个都有归宿,唯独此友谅失考无归宿,反差之大真叫人感到蹊跷,说蹊跷也不蹊跷,因蹊跷中有隐情,其隐情是此友谅就是真正汉王陈友谅。不是吗。在我楚陂(木)兰山义门陈氏世系源流中得到佐证。
第五个陈友谅:这个友谅是任(仁)远公的第八世孙。任远公在世时,因乡下有土匪扰民作歹,受乡亲和族人的委托曾到江州请汉王友谅公阀兵清匪,为民除害。这在思洪公支下敬松宗亲家老谱中有记载可佐证。既然任远公与汉王友谅公是同年代的人,那任远公八世孙的友谅与汉王友谅就无关了。
第六、第七、第八个友谅都在祖国的西南与史料,史藉差之甚远,我就不一一列举评说。
汉王陈友谅身世浅探小结
陈友谅,元末湖北人,1320年生。士族出身,参加红巾军起义、领袖、北汉王、后称帝大汉,年号大义。1363年与朱元璋鄱阳湖交战,中流矢身亡而败。葬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左侧坡地靠桥头堡地段。有墓、碑、及碑志铭文。系普才之长子。本人元配杨氏苕华为妻,生子二,长善、次理;生女一,莫愁。
收族归宗于江州义门世系,满79世仲公后裔,1063年分析,湖北阳新果石庄落藉祖思澄公15世孙。其理由:
1.称帝改年号为大义,说明他知道自己是义门的后裔,是他对义的认同与尊崇,是义门治家智慧的延伸,同时也是他治理天下指导思想的无言表白。
2.胞弟友贵、友闻公后裔老家谱中《历代源流考》有记述。
3.江州义门陈氏大事记有记述。汉王友谅与朱元璋交战,朱出入对陈的嫉恨,其部属数次到江州德安义门祖居抢劫、掠取、捣毁、破坏,使之数10代义门先祖艰辛创造的义门物质文明毁损殆尽。从此江州义门的物质文明再也没有胜前的辉煌。更甚的是到江州义门落藉始祖伯宣公的墓地,掘其坟墓,将先祖的灵骨抛于荒野。想之天地心寒。
4.江州义门大成宗谱98版本,将汉王友谅公收族归宗於江州义门系下,收集有友谅公的帝照、赞、墓照及民国初期的墓志文。1998年编纂江州义门大成宗谱的编委50余人,可算得是义门家谱编纂的热心人,也是江州义门谱的传承人和明白人,倘若一人糊涂,难道个个糊涂吗?把一个非本族的后裔收归於本宗呢,显然不是。因此非义门后裔的陈姓子孙,千万莫错认汉王友谅公为己祖。
汉王友谅公在陈姓氏族中所处的辈份是满100世。理由是:
1.其胞弟友贵公、友闻公后裔的老家谱有记载。
2.果石庄思洪公的14世孙任远公(1314---1388)与汉王友谅公(1320---1363)是同时代的人,有可比照性。而汉王友谅公是果石庄思澄公的15世孙,同属满79世仲公的后裔。二人还素有交情。任远公列满99世,汉王友谅公列满100世。因此认汉王友谅公为已祖的义门后裔子孙,你确认一下,你所认祖的友谅公的辈份如偏离满100世,这个友谅就不是汉王友谅了。
汉王友谅公兄弟八人。依次是:友谅、友直、友杰、友仁、友信、友贵、友闻、友保。
由於鄱阳湖之役汉王友谅公的惨败,受其株连,陈氏家族遭受了空前的劫难,损伤最大的数江州义门及思澄公的后裔。
称帝取国号大汉的思考:
1.所辖区全在长江、汉水平原富庶的区域,两江之水是黎民百姓生产、生活的生存之水,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2.对历史汉朝的向往,是对汉朝承相陈平先祖的追念,也是对先祖智慧的认同与尊崇。
3.是汉民族反元蒙斗争的胜利,显示汉民族的毫气及汉民族帝王地霸气。 汉王陈友谅的墓葬 。
现存汉王友谅公之墓,始建民国初期,其间几经损毁与复修才有其貌。1956年11月武汉市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墓其实是人民心目中的墓,真正的墓葬在何处历史上是个迷。其理由是:
1.在‘文革’特殊年代,扫‘四旧’的革命小将曾掘其坟,里面什么都没有。
2.据流传当年在出殡时,数处同时送葬,何处其实,世人怎知。
3. 星移斗转,经近700年的历史变迁,尤其是近100余年的城市建设,武昌黄鹄山及南岳早已面貌全非,墓葬到何处去寻觅呢?
4. 更为离奇的是民间传说:元末陈友谅能呼风唤雨,是大乱天下的草寇,且王,与元廷当道殊死战斗,九死一生,性命大;但他毕竟不是真龙天子,天意让其陨落,性命再大,也免不了一死。并传说他死后不得入土(下葬),否则“落地(土)翻身” 即复活。因此,曾一度在早期木结构的黄鹤楼底层中央,悬吊着一个人模样的稻草包,寓意草寇切莫让他落地,否则天下难有宁日。(虽有几分讽刺之贬意,但老百姓祈望天下太平是由衷的)
5. 也有历史而客观评说汉王友谅的。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东雄编著的长遍历史小说《洪武皇帝---朱元璋》一书结尾时写道:“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境是反对元朝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的。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下保存着,供来往游人悼念。”
清明时节,有周边小学的老师带领学生到此(民国革命先驱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也在此)祭扫,给烈士和友谅公敬献花篮及柏松常青枝;也偶尔见到来此祭扫烧送纸钱的人,或许是友谅公的直属后裔或旁系后裔吧?但不得而知.。
引 言
陈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上至帝王,下到庶民,凡姓陈者必有门有派,有出处。汉王友谅公,就算他是沔阳原居的土著,也该有个出处吧!弄清他的身世,是当代的陈氏族人.宗亲和后裔子孙应有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告慰九泉之下的先灵;也只有这样才不致於愧对未来的子孙。
身 世 浅 探
元末陈友谅,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他的身世与出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出现了无数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最离谱最无稽的要数浙江永嘉“本姓谢,祖上入赘陈氏”之说了,影响极其深远。之后的许多版本无不是浙江永嘉版本的翻版与延伸。随后《平汉录》作者童承绪也叙“祖父名字叫谢千一,因赘入陈,遂改为陈姓。”其资料首次披露的推波助澜,使得原本混沌难辨的身世又增添了一层迷障,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让世人无所是从,难辨其真伪。
六个半世纪以来,始终没有一个令各方认同并接受的定论,各持己见,各定其调,各吹其号,很不和谐。五兄弟、八兄弟、排行一、排行三、义门非义门、叔明裔、叔澄裔、叔宝裔------等等,各有其说。由著书者、立说者、写史者、还有凑热闹的学舌者,谒尽全力演凑的合唱:“湖北沔阳,本姓谢,世代以渔,祖上入赘陈氏,后易姓陈” 之说虽占上风,但并非天衣无缝,尽善尽美,更不尽人意的是黄蓬山陈氏却不领情,其家谱记叙仍为千一娶妻孙氏,而不是陈氏,真不怪哉!难道千一及千一的子孙不比世人和旁人清楚吗?是娶陈氏为妻;还是娶孙氏为妻。更有现代的愚人又要将千一娶妻孙氏的家谱记叙改写为娶妻陈氏。这又何苦呢!岂不又是在添乱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历史上有那么多个友谅,又有那么些友谅后裔,认友谅为己祖,其真伪难辨,自在情理之中。况且他------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位负面人物------败者。谁敢为其歌‘功’颂‘德’,为其树‘碑’立‘传’呢!加上又缺乏真实一致的文史记载。
能否跳出友谅及友谅后裔构成的迷圈,看旁系中的其他人呢? 跟他有直接关系的莫过於兄弟,五兄弟也好,八兄弟也罢,其中总会有幸存者,必然有其后裔.友贵公是汉王友谅公的胞弟,在史料.史藉.家谱以及几个版本的历史长篇小说里,友贵公是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几乎与汉王友谅公是捆绑在一起的。我楚陂(木)兰山义门陈氏是友贵公的后裔,其世系在家谱<< 历代源流考>>中记载得清清白白,友贵公的世系不就是汉王友谅公的世系吗! 难道还有什么可疑的呢。
2005年7月8日陈麒羽宗亲的帖子说得好:“陈友谅把货币取名为‘大义’和‘汉’,是内心来说,他是倾向于陈姓尤其是‘义门陈氏’的,我想他既然当上皇帝,对自己的本源应是清楚的。”。况且他又不是不识文墨的放牛娃,而是个小小的文化人,并且能在当时的县衙当个小差。用现代的话说是在岗的国家公务员。难道连自己的上辈祖辈都不清楚吗,显然不是。帖子中还说:“作为友谅公的后人,都应认真的对待此事。” 作为汉王友谅公的旁系后裔,我楚陂(木)兰山义门陈氏也不能袖手旁观,任凭不明真象的世人人云亦云或胡说八道。
仔细认真的拜读了陈氏宗亲网“汉王陈友谅身世考辨” 的文章,现对其中收集整理归纳的八个汉王陈友谅世系,用筛选排除法谈谈我的拙见,供族人宗亲专家学者结论之参考。
第一个陈友谅,从伯万公------陈友谅世系中:1.有断代(世)之嫌,至少差10代(世),曾有帖将此世系与兰山义门世系对照分析过;2. 是后世之作,若老谱葬地不会说长江大桥,葬地与首义公园处无关,准确的说在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左侧的坡地,靠桥头堡地段。3. 汉王友谅是江州义门后裔,阔(伯宣)是江州义门落藉始祖;伯万公尽管是叔明之后(待考证),但不能算江州义门。
第二个陈友谅,从伯万公------陈友谅世系中:1. 与第一个陈友谅的1条类同,仅在仲沈和仲才分支,世系中有断代(世)之嫌,致少缺10代(世)。2. 谅公葬地风马牛不相及,与历史不符。
第三个陈友谅世系:1.仅佐证了友谅是八兄弟,但名与排行与兰山义门世系不符;2. 友贵公娶抗氏,而我兰山义门陈氏祖友贵公娶冯氏。
第四个陈友谅世系:这个世系正是我楚陂(木)兰山义门陈的世系,也是汉王友谅公垂直世系的正宗。但仍有误处二:1. 严重的错误即把思澄公分析落藉地误为江西永兴,简直是南辕北辙;2.在彦宪(字元敏)公后缺二代(世)正确的应是彦宪(字元敏)------千一------普才------友谅、友直、友杰、友仁、友信、友贵、友闻、友保共八兄弟。
此文的作者注,说:“2001年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陈氏春秋》一书,中92页载有‘义门柏林庄世系引’的章节,此书编者尚欠全面考察,将--------”。
此文的笔者,我可告诉你,尚欠全面考察的是你自己,此书的所编“义门柏林庄世系引” 的章节是正确的,是历史的事实,你应虚心的向《陈氏春秋》的编者学习,并主动向他道欠,收回其批评意见,挽回不良影响,否则如此传世,必将误人子弟。
历史真象是怎样的呢?我来告诉你:思澄与思洪是再堂叔伯兄弟,都是满82世恭公的曾孙,1063年(宋仁宗嘉佑七年)义门大分析替祖上共同分得湖北阳新永兴柏林果石庄,思澄公后复迁盘底庄。殁葬於湖北阳新县洋港镇上保。怎么跑到江西兴国去落藉呢?其世系如下:
满 79世 80世 81世 82世 83世 84世 85世 86世
义门 8世 9世 10世 11世 12世 13世 14世 15世
仲 崇 衮 锡 恭 宗俞 升 进 思渊
思澄暹宗臣 及(忠叔) 思洪 登
而分得江西兴国县富川果流松江庄(即永兴庄)是思成公,他的世系是:
满 79世 80世 81世 82世 83世 84世 85世
义门 8世 9世 10世 11世 12世 13世 14世
伉 沂 绍 陀 蜕 思成 (略--)
为了区别思澄与思成的落藉地,现将分析时的地址对照如下:
思澄公---湖北省---阳新县---永兴---柏林---果石庄
思成公---江西省---兴国县---富川---果流---松江庄(永兴庄)
在许多的谱谍中,常将上列二公混为一谈,上列二地址因分析后迭更,在引用时常出差错,但不论怎样,庄不应该错,庄是地址的最低级,相当於现代的自然村。
综上所述,第四个友谅的来龙最清楚,祖上代代可考;而他的去脉却又最模糊,一句下落不明而失考不究。此友谅有出处,而无归宿。八个友谅七个都有归宿,唯独此友谅失考无归宿,反差之大真叫人感到蹊跷,说蹊跷也不蹊跷,因蹊跷中有隐情,其隐情是此友谅就是真正汉王陈友谅。不是吗。在我楚陂(木)兰山义门陈氏世系源流中得到佐证。
第五个陈友谅:这个友谅是任(仁)远公的第八世孙。任远公在世时,因乡下有土匪扰民作歹,受乡亲和族人的委托曾到江州请汉王友谅公阀兵清匪,为民除害。这在思洪公支下敬松宗亲家老谱中有记载可佐证。既然任远公与汉王友谅公是同年代的人,那任远公八世孙的友谅与汉王友谅就无关了。
第六、第七、第八个友谅都在祖国的西南与史料,史藉差之甚远,我就不一一列举评说。
汉王陈友谅身世浅探小结
陈友谅,元末湖北人,1320年生。士族出身,参加红巾军起义、领袖、北汉王、后称帝大汉,年号大义。1363年与朱元璋鄱阳湖交战,中流矢身亡而败。葬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左侧坡地靠桥头堡地段。有墓、碑、及碑志铭文。系普才之长子。本人元配杨氏苕华为妻,生子二,长善、次理;生女一,莫愁。
收族归宗于江州义门世系,满79世仲公后裔,1063年分析,湖北阳新果石庄落藉祖思澄公15世孙。其理由:
1.称帝改年号为大义,说明他知道自己是义门的后裔,是他对义的认同与尊崇,是义门治家智慧的延伸,同时也是他治理天下指导思想的无言表白。
2.胞弟友贵、友闻公后裔老家谱中《历代源流考》有记述。
3.江州义门陈氏大事记有记述。汉王友谅与朱元璋交战,朱出入对陈的嫉恨,其部属数次到江州德安义门祖居抢劫、掠取、捣毁、破坏,使之数10代义门先祖艰辛创造的义门物质文明毁损殆尽。从此江州义门的物质文明再也没有胜前的辉煌。更甚的是到江州义门落藉始祖伯宣公的墓地,掘其坟墓,将先祖的灵骨抛于荒野。想之天地心寒。
4.江州义门大成宗谱98版本,将汉王友谅公收族归宗於江州义门系下,收集有友谅公的帝照、赞、墓照及民国初期的墓志文。1998年编纂江州义门大成宗谱的编委50余人,可算得是义门家谱编纂的热心人,也是江州义门谱的传承人和明白人,倘若一人糊涂,难道个个糊涂吗?把一个非本族的后裔收归於本宗呢,显然不是。因此非义门后裔的陈姓子孙,千万莫错认汉王友谅公为己祖。
汉王友谅公在陈姓氏族中所处的辈份是满100世。理由是:
1.其胞弟友贵公、友闻公后裔的老家谱有记载。
2.果石庄思洪公的14世孙任远公(1314---1388)与汉王友谅公(1320---1363)是同时代的人,有可比照性。而汉王友谅公是果石庄思澄公的15世孙,同属满79世仲公的后裔。二人还素有交情。任远公列满99世,汉王友谅公列满100世。因此认汉王友谅公为已祖的义门后裔子孙,你确认一下,你所认祖的友谅公的辈份如偏离满100世,这个友谅就不是汉王友谅了。
汉王友谅公兄弟八人。依次是:友谅、友直、友杰、友仁、友信、友贵、友闻、友保。
由於鄱阳湖之役汉王友谅公的惨败,受其株连,陈氏家族遭受了空前的劫难,损伤最大的数江州义门及思澄公的后裔。
称帝取国号大汉的思考:
1.所辖区全在长江、汉水平原富庶的区域,两江之水是黎民百姓生产、生活的生存之水,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2.对历史汉朝的向往,是对汉朝承相陈平先祖的追念,也是对先祖智慧的认同与尊崇。
3.是汉民族反元蒙斗争的胜利,显示汉民族的毫气及汉民族帝王地霸气。 汉王陈友谅的墓葬 。
现存汉王友谅公之墓,始建民国初期,其间几经损毁与复修才有其貌。1956年11月武汉市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墓其实是人民心目中的墓,真正的墓葬在何处历史上是个迷。其理由是:
1.在‘文革’特殊年代,扫‘四旧’的革命小将曾掘其坟,里面什么都没有。
2.据流传当年在出殡时,数处同时送葬,何处其实,世人怎知。
3. 星移斗转,经近700年的历史变迁,尤其是近100余年的城市建设,武昌黄鹄山及南岳早已面貌全非,墓葬到何处去寻觅呢?
4. 更为离奇的是民间传说:元末陈友谅能呼风唤雨,是大乱天下的草寇,且王,与元廷当道殊死战斗,九死一生,性命大;但他毕竟不是真龙天子,天意让其陨落,性命再大,也免不了一死。并传说他死后不得入土(下葬),否则“落地(土)翻身” 即复活。因此,曾一度在早期木结构的黄鹤楼底层中央,悬吊着一个人模样的稻草包,寓意草寇切莫让他落地,否则天下难有宁日。(虽有几分讽刺之贬意,但老百姓祈望天下太平是由衷的)
5. 也有历史而客观评说汉王友谅的。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东雄编著的长遍历史小说《洪武皇帝---朱元璋》一书结尾时写道:“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境是反对元朝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的。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下保存着,供来往游人悼念。”
清明时节,有周边小学的老师带领学生到此(民国革命先驱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也在此)祭扫,给烈士和友谅公敬献花篮及柏松常青枝;也偶尔见到来此祭扫烧送纸钱的人,或许是友谅公的直属后裔或旁系后裔吧?但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