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氏代齐

类别:研究与讨论 作者:靖一
 陈氏代齐的历史评价,早期较为客观,越往后越负面。陈氏代齐,是新兴政权取代腐朽落后的旧政权,是历史的进步,应该予以正名。5月18日绩溪县蜀马陈氏主办姓氏文化座谈会,本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在此发文,阐述上述观点,希望与会的月海等诸位宗亲代达心声。为谢!
                      陈氏代齐
    齐国本西周初年吕尚的封地,姜姓吕氏齐国历时600余年。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陈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卒,姜姓绝祀,姜姓吕氏齐国完全为妫姓陈氏齐国取代。它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史称“陈氏代齐” ,后世史家亦称“田氏代齐 ”。必须结合齐国政坛的风云变幻,探究其社会历史根源,明确其历史定位。
                一、三百年政坛嬗变
    陈氏代齐有国不是一次突发事件,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历时近300年。300年齐国政坛发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导致公卿大夫之间实力消长。以陈氏的发展为线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陈完到陈无宇(-672~-532),五世积累,陈氏始大。
    齐国陈氏始祖是陈国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宣公二十一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陈完与御寇要好,惧祸及己,与颛孙 奔齐。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陈完婉拒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桓公使为工正(掌百工)。时齐桓公十四年。齐桓公到访,在陈完家宴饮甚乐,提议“以火继之”,被陈完以“臣卜其昼,未卜其夜”劝止。陈完子孙世袭工正之职,弘扬祖德,勤谨供职,渐次被君主赏识和重用。文子陈须无参与筹备“弭兵大会”并力促齐国与盟。桓子无宇灭莱、入楚乞师等等,军功卓著。陈须无、陈无宇两代已进入齐国权力核心。陈氏治家,实行亲民政策,厚贷薄收,更是深得民心。
    姜齐政治腐败,内乱频仍。公元前554年(齐灵公二十八年)齐灵公立幼子牙为太子,逐故太子光 于东部边地。灵公生病,崔杼 暗中把光接回。灵公死,崔杼立光,是为庄公,并拘捕公子牙杀其辅臣高厚 。公元前551年(齐庄公三年),庄公不顾晏婴 和陈须无 的劝谏收容晋国乱臣栾盈。翌年,庄公以栾盈为内应伐晋,取朝歌而还。公元前549年(齐庄公五年)秋,晋师为报朝歌之役会于夷仪 ,将伐齐。齐陈无宇入楚乞师,楚围郑,晋师退。齐相崔杼专权,公元前548年(齐庄公六年)五月,庄公通其妻,崔杼诱而弑之以悦晋。崔杼立景公,自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公元前546年(齐景公二年)九月,庆封杀崔杼而当国。庆封暴虐,嗜酒好猎。大权交予儿子庆舍代理,自己却带着妻妾财宝迁到卢蒲嬖家,交换妻妾,饮酒作乐。庆封数日不出,官员不得不到这里朝见。庆封父子倒行逆施,已是众叛亲离。公元前545年(齐景公三年)冬,公族栾氏、高氏 和大夫陈须无、鲍国 趁庆封出猎于莱,在太公庙祭祀大典上,攻灭庆舍,驱逐庆封。
    庆封出奔,栾、高当政。(栾)子雅、(高)子尾相继去世,其子(栾)子旗、(高)子良当政。栾、高二人皆嗜酒且听信妻妾之言,诸大夫多有怨恨。栾、高势力强于陈、鲍而又厌恶陈、鲍,陈、鲍恐惧。公元前532年(齐景公十六年)夏,一天突然有人告诉陈桓子 :“子旗、子良将攻打陈、鲍氏。”同时也告诉了鲍氏。陈桓子分发武器给徒众并去见鲍氏,路上遇见子良醉酒而纵马驰骋,此时鲍文子也已经把武器分发下去。探听子期、子良的动静,得知二人正将要喝酒。陈桓子说:“传言即使不实,但听说我们分发武器,必定驱逐我们。乘其饮酒先进攻吧?”陈、鲍氏其时和睦,于是协力攻伐栾、高氏。栾、高想先得到国君的支持而攻打虎门。齐景公派王黑以灵姑銔(齐侯之旗;銔音pí)领兵攻打栾、高。栾、高氏先后在稷门、庄、鹿门等处战败,栾施(子旗)、高彊(子良)逃奔鲁国。
    陈、鲍分栾、高之财,而陈桓子在晏婴的建议下将其所得尽献公室,并请求退休在莒 地养老。陈桓子辞谢景公所赐莒之旁邑之后,穆孟姬 请封高唐 ,陈无宇把自己所受封赏分送与此前被子尾、子旗所逐诸公子,国中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此时景公授予陈无宇正卿之位,正如《传》曰“及陈之初亡也(杜注‘昭八年,楚灭陈’),陈桓子始大于齐 ”,应验“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的卜辞。
    第二阶段陈无宇到陈恒(-532~-481),卫国保家 ,陈氏独大。
    齐景公中期以后,由于聚敛、奢侈和暴政,致使国家贫弱,外患增多。在对外战争中,姜氏齐国形成一个陈氏功臣群体。功绩最著者为司马穰苴退晋、燕侵齐之师 。公元前523年,齐伐莒,孙书 攻占纪鄣 。公元前516年,齐鲁战于炊鼻 ,陈武子 中箭还破口大骂,鲁师无人敢敌。公元前484年(简公元年)春,陈瓘、陈庄随齐师伐鲁,击败鲁右师,追击涉过泗水。夏,吴、鲁伐齐,陈僖子鼓励其弟陈书死战。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陈子行命其徒具含玉,表必死之志。公元前478年(齐平公三年),陈瓘随齐师救卫,俘晋师挑战者,晋师乃还。公元前468年(齐平公十三年),陈恒帅齐师救郑,身先士卒,风雨兼程,责晋军统帅知瑶“多陵人者,其能久乎?”知瑶畏其得众,乃退。一系列军功透漏出功臣群体的忠义。
    景公晚年齐国正卿为高、国、陈、鲍。其时,发生嗣君危机。景公正妻燕姬嫡子夭折;诸妾中鬻娰之子荼受到宠爱。公元前490年(景公五十八年)夏,因荼年幼而母无行,诸大夫惧其为嗣,劝景公早立太子。景公搪塞说:“诸位过虑!姑且寻乐,何忧无君?”及景公病,果然让国惠子 、高昭子 立荼为太子,置群公子于莱 邑。秋天,景公死。国、高立宴孺子荼为君。冬季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鉏、公子阳生奔鲁。莱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群公子啊群公子,何处可以前往 ?”宴孺子年幼而由国、高掌权,故群公子惧诛,诸大夫不安,百姓不平。
陈氏经桓子、武子,此时僖子陈乞在位。陈乞表面事奉高、国,暗地与诸大夫谋划,欲逐高、国,立长君以安社稷。公元前489年(宴孺子元年)夏季六月戊辰,陈乞、鲍牧及诸大夫,带领甲士进入公宫。高张、国夏乘车向公宫进发,在庄地战败。国夏奔莒后,又与高张、宴圉、弦施奔鲁。
七月,僖子陈乞派人迎公子阳生,趁黑夜到达齐都临淄。陈僖子让子士母 照料公子阳生。冬十月,让公子阳生跟着送食物的人一起进入公宫。丁卯,立公子阳生,是为悼公。将要与诸大夫盟誓,鲍牧 醉酒而往,先是质疑然后接受了盟誓。让胡姬 领宴孺子到赖邑 。齐悼公(阳生)使朱毛告于陈子,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以齐国之困,困又有忧。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庶不能容群臣乎!不然,竖子何罪 ?”悼公不顾陈乞反对,将宴孺子迁移骀 地,途中将其杀死。
    公元前485年(齐悼公四年)春季三月,齐悼公阳生卒,其子壬立,是为简公。齐简公在鲁国时就宠信阚止 ,及即位,便使阚止执政。陈僖子年迈,且有拥立之功,陈、阚尚能相安无事。公元前481年(齐简公四年)僖子卒,成子陈恒继承相位,受排挤日甚,朝堂之上数顾身后,唯恐有杀身之祸,出现“陈、阚不可并 ”之势。时陈逆 杀人,被阚止逮捕关押后逃走。阚止担心陈逆于己不利,便到陈恒家与陈氏族人盟誓互不加害。然而不久,阚止便谋划尽逐陈氏,以家臣陈豹取代陈氏爵禄。陈豹是陈恒疏族,认为与阚止违抗的人不过数人,何必尽逐?于是把这一密谋告诉了陈氏。子行认为,阚止正得君宠,不先于阚止行动必然灾祸临头。于是子行先行入宫。夏季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八人 乘四辆车入宫,把阚止逐出公宫。齐简公正和妇人在檀台 饮酒,成子让他们回寝宫。简公持戈要攻击成子兄弟,太史子余曰:“非不利也,将除害也。”陈成子出舍于仓库,听说简公还在发怒,欲出逃,说:“何所无君?”陈逆以陈氏先祖的名义发誓,成子若出逃就把他杀死,成子留下。阚止集合徒众攻打宫门不胜,欲出逃国外,迷途到了丰丘 ,被丰丘人所杀。齐简公在舒州被拘捕,六月甲午遇难。陈成子乃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陈恒为相,专齐之政,“割齐安平 以东至琅琊,自为封邑,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 ”。《传》曰“其(陈国)后亡也(杜注‘哀十七年,楚复灭陈’),成子得政 。”应验“八世之后,莫之与京”的卜辞。
    第三阶段陈恒 到陈和(-481~-386、-379),君弱臣强,政权易主。
    平公二十五年卒,子宣公积立。宣公三年陈恒卒,之后襄子盘相宣公。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俨然已有齐国。宣公十八年襄子卒,庄子白立。宣公四十五年庄子卒,悼子立。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贷立。田悼子卒,太公和立。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诗》曰:‘不解其位,其民攸墍(xì)’,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鲜矣 。”公元前386年(齐康公十九年)成子曾孙陈和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康公二十六年卒,吕氏遂绝祀。陈氏卒有齐国。齐威王时,齐国强于天下。
              二、人心向背定成败
    建国600多年的姜姓齐国,被陈氏齐国取代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唐代司马贞对此进行了探究,把陈氏和姜齐对照,说:“太公佐周,实秉阴谋。既表东海,乃居营丘。小白致霸,九合诸侯。及溺内宠,釁钟蟲流。庄公失德,崔杼作仇。陈氏专政,厚贷轻收。悼、简遘祸,田、阚非俦。沨沨余烈,一变何由 ?”司马贞列出的史实清单有力证明:得人心者得天下。
    首先,陈氏亲民与姜齐苛政,造成人心向背的迥然有别。封建时代,大夫之家有土地有徒众,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其采邑内可以采取不同于国的治理方式,因此,大夫之家和诸侯之国可以呈现不同的社会景象。齐相晏婴在昭公三年(-539,景9)出访晋国和叔向谈话时作过经典论述:“此季世也,吾弗知(其他,唯知)齐其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六斗四升)。釜十则钟(六斛四斗)。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注:五升为豆,区釜自大,故杜云‘区二斗,釜八斗’是也)。以家量贷,乃以公量收之(注:贷厚而收薄)。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齐国)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中诸市,屡贱踊贵。民人痛疾,(陈氏)或燠休(抚慰病痛之声)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晏婴指出:国君治下“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赋税繁重。“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人民不堪其苦,铤而走险,受刖刑者甚众。孔子之齐也说“苛政猛于虎也”。相反,在陈氏封邑,则是厚贷薄收,市场繁荣,物价低廉。陈氏对人民爱之如父母,而人民归之如流水。其结论是“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唐•孔颖达解释说:“神之在否不可测度,而晏子为此言者,以陈氏必兴,姜姓必灭,示已审见其事,故言先神归之 。”
    人心所向,是陈氏强宗有国的决定因素。从一些实例可以看出:陈乞迎公子阳生,《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逮夜至于齐,国人知之。”杜预注:“故以夜至,不欲令人知也。国人知而不言,言陈氏得众。”在历次冲突危机中,陈氏背后都有国人的支持。哀公二十七年,成子率师救郑,冒雨涉水,不误行期,晋知瑶“闻之乃还。”晋•杜预注:“畏其得众心”。民心的力量,影响所及达于境外。
    其次,陈氏德义齐家与姜齐权谋立国亦影响着彼此发展。陈完拒卿位就工正,高风亮节;劝桓公中止夜宴,是劝君守礼,诚待国君。陈须无力劝崔杼不可娶棠子之妻(后崔杼因妻祸丧生),是诚待同僚。四家灭庆时陈须无告诫其子勿贪庆氏之财,陈无宇把所得木材百车尽数施予国人。在齐灭栾、高之后,陈无宇不仅把所得栾、高之财“尽献诸公”,还把所得封赏分赠予此前被逐诸公子。史家把此事与文王能施、桓公能霸相媲美。
姜齐以权谋立国,故内乱频仍,进而公族离散,公室衰微,直至后继无人,姜齐绝祀。而陈氏,正如晋•史赵所说:“舜重之以明德,寘徳于遂,遂世守之。……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 。”唐•孔颖达《正义》曰:“陈氏世世益贤,而位渐高,有恩德而得民意,其有国之征兆既存在矣。”《史记•索引》谯允南案《春秋》论及陈成子曰“其行事亦修整”,“成事在德”,至言矣!
    最后,和邻睦族也是陈氏代齐的重要条件。陈氏的能施和诚敬,形成良好的外部关系。四家联合才逐灭庆封。 “陈、鲍方睦”和景公的支持,导致齐灭栾、高。陈、鲍联手,驱逐高、国时,大夫奋勇,众志成城。在遇突发事件或危难时,往往有近臣在国君面前关说“非不利也,是除害也。”逐灭阚止时,陈氏方睦。陈豹并未因贪图爵禄而出卖陈氏。陈恒在子行的激励下才完成使命。陈氏非内外和谐,何得屡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三、历史定位在人民
    2000多年以来,对陈氏代齐并无准确的历史定位。先秦《春秋》、《左传》记事基本客观,记载了齐国陈氏一些嘉言懿行、文治武功。评价陈氏代齐,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陈氏在历次政治动荡中都能坚守道义,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崔庆之乱中,陈须无曾批评崔杼不臣之心说“过君以义,犹自抑也,况以恶乎?”及至崔杼弑君,文子耻于同朝,避居他国,为孔子所称道。面对庆封的倒行逆施,陈须无敏锐地预见“乱将作”,积极参与“灭庆”的谋划。栾施、高彊当政,嗜酒而信内,天怒人怨。在陈(无宇)、鲍(国)与栾、高的冲突中,景公派兵逐出栾、高,说明正当性在陈、鲍一边。景公晚年逐群公子立幼子,主幼国疑,朝野不安,故陈(乞)、鲍(牧)为立长君安社稷驱逐高(张)、国(夏)时,诸大夫群起响应。陈恒是最受诟病的人物,因负弑君之名。简公初年,陈乞与阚止为左右相,简公在鲁国时即宠信阚止,而陈乞有拥立之功,尚能相安无事。陈乞卒,陈恒继任。成子陈恒位高而见疏,每朝数顾,恐有不测。在阚止磨刀霍霍,欲尽灭陈氏时,陈成子不得不奋起自保。冲突中简公站在阚止一方,与陈氏势如水火,最终导致被执被弑的结局。《春秋左传注疏•经•哀十四年》记载“齐人弑其君于舒州。”《正义》曰:“宣四年传例曰‘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发凡言例,是周公旧典。此鲁史不书陈恒之名,盖依凡例以齐君无道故。”《春秋》微言大义早有定论,故司马贞也说是“悼、简遘祸”。
    汉以后对陈氏代齐的评价逐渐转向负面,预谋论、篡齐说为其代表,甚至有污名化倾向。如:《史记》说“行阴德于民”,甚至诬称陈常“后宫不禁”;晋•杜预为《传》 “陈氏方睦”作注说“欲谋齐国,故宗族和 ”;等等。唐宋以前还是否定少肯定多,清以后则出现“篡齐”说。陈氏代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历时三百年。一项阴谋能数代人接力实施数百年,违背常理。实际上从陈完到陈乞均不具备代齐的条件。陈完奔齐时,作为一个羁旅之人,自然不会异想天开要代齐有国;相反,谨慎为人,厚往薄来,广结善缘,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成为其明智选择,并且世代传承,成为家族传统。前三代均在齐国决策圈之外,从第四代陈文子须无开始参与国政。第五代陈桓子无宇晚年虽然“并于正卿”,但位置是靠后的。齐景公晚年内忧外患,齐国进入多事之秋。陈氏在军事、外交、内政都建功颇多,公忠体国是其家族形象。陈氏在家族生存受到严重现实威胁时(闞止欲尽逐陈氏)奋起一击,幸而获胜,陈氏独大局面形成。成子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襄子时俨然已有齐国。从成子得政,经襄子、庄子、悼子几代人,陈氏独专齐政百年,并无取代之事。只是在齐康公荒淫失政,姜齐政权已名存实亡时,太公和接受安王册封而有齐国。及至齐康公无祀,归于陈齐,没有刀光剑影的宫廷政变,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国史墨论鲁国形势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陈氏代齐亦然,并且具有历史进步性。在姜姓吕氏齐国,赋役繁重,“民三其力,二入于公”;“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社会财富过于集中,民不聊生;严刑苛法,受刖刑者甚多,造成市场“屡贱踊贵”;“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人民大量逃亡。在陈氏封邑,租赋相对较轻,且与人民经济上双向互动,厚贷薄收;民有痛疾,给予抚慰,人民归之如流水,就连老妪采野菜也要送给田成子 ,真是鱼水相依,这里人民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生态,人民会作何选择作何评判呢?齐国陈氏实行亲民政策,经济得到发展;册封为诸侯之后,举办稷下学宫,发展文化。唯物地看待陈氏代齐,不能不肯定它的历史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