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百家姓·陈姓入潮有三支

类别:人文&采风 作者:卢继定
    陈姓乃虞舜之后,得姓始祖是胡公满。各种姓氏书已谈得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只着重谈陈氏入潮经过。
  作为潮汕姓氏排行第一的陈氏,其分支流派错综复杂,但理顺起来并不难,除了部分是外姓附陈氏之外,基本源流有下面三支:
  北庙派与“开漳圣王”陈元光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朝廷命陈政率府兵3600名,中级将校123员前往泉州、潮州之间平息少数民族“啸乱”。皇帝命陈政“开堡建屯,共期垦治,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平叛府兵携带家眷,身背武器农具,作了长期移民恳边的打算。陈政在半途病殁,由其子陈元光继任。再增府兵共5600名计58姓。啸乱平息后,按照朝廷旨令,皆在泉州、潮州和新建的漳州各地定居。如陈元光最初定居云霄县火田村,子陈珣移州治于漳浦。孙陈谟又移州沿至龙溪(即今漳州)。自陈元光请建置漳州、历经子、孙三代共几十年的经营。漳州的经济和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子孙也日益繁盛,遍布漳、泉、潮各地。如潮阳陈氏中的一部分,便是陈元光之后,至宋代陈元光被追封为王,漳州人民称他为“开漳圣王”,庙建于漳州城北,故称为北庙派。
  南院派与南康郡王陈洪进
  陈洪进并不是南院派陈氏的开基祖,这一支派的开基祖是唐玄宗年间的太子太傅陈邕,因忤了权相李林甫,初贬莆田,再迁惠安,最后定居漳州南门外,据当地传说,陈邕夫人高氏是个高产能手,一连生了9胎,胎胎双胞胎,且18个都是男婴,至10胎才生了个女的。(注)开基祖一开始就儿孙满堂,所以繁衍至今,后代遍布闽粤,成为南迁陈氏中重要的一支。
  陈邕12世传至陈洪进,已是五代末。陈洪进精通兵法,很有谋略。初投军清源镇(今泉州)节度使麾下,官至马步军都校、副充军使,职务相当于副节度使。时节度使已年迈,军权实际掌握在陈洪进手中。宋太祖稳定中原之后,挥戈南下,陈洪进统治泉州、漳州期间,虽然很残暴,这时却做了一件好事。他审时度势,献出泉漳二州,归顺中央。从而避免了一场撕杀。他死后,朝廷追封他为南康郡王,谥号忠顺。
  因开基祖陈邕家于漳州城南,献宅建南山寺,于南山寺一侧家有家庙,因此称这一派为“南院派”。澄海隆都美陈氏,潮州官塘陈氏等是其后裔。总之,这一支派在潮汕陈氏总人口中占有多数。如陈坦,便是陈邕之后。
   “江州义门”陈氏
  宋代,中国出了个有史以来的大家庭:“江州义门”陈氏。“江州义门“座落在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东桥镇义门陈村(九江市唐宋时称江州)。
   “江州义门”的创建者是陈朝皇帝陈霸先的后人陈旺。陈朝灭亡后,子孙四处流散。至唐玄宗年间,陈霸先八代后裔陈旺自福建移居江西大宅第。并且制订了极为严格的族规家训,合族同居。自此“江州义门”人口猛增,且历朝历代均有科举题名,为官出仕者。至宋仁宗年间,这个家族历300多年而不衰,承传十九代,人口3900多人。
  在主张君君臣臣的封建社会里,当然需要这样一个古风纯朴的封建大家庭来做典型和样榜。唐昭宗颁旨为这个大家族赐名“义门”,宋太宗旌赐“忠孝世家”匾额,又御书“真良家”三字。宋仁宗年间又诏令褒扬。
   其时朝廷又担心这个大家人口过于集中,在朝廷和在地方上为官甚多,又是旧皇族后裔,让其长期发展下去,对朝廷不利。于是有人上书皇帝,建议诏义门分家。当时,这个大家庭内部在经济上发生了困难。也主动上书皇帝,请求分家,皇帝同意。义门陈氏在全国的田庄有219处,在潮州有二处。分别是海阳庄和揭阳庄。在大臣支持下,维持了300多年的“江州义门”终于合久必散,进行浩浩荡荡家族大迁徙。据能查到的资料证实,现在的揭西陈氏的好大一部分和澄海的大东山、潮州登塘古巷陈氏的一部分,便系出“江州义门”。
  这三支陈氏流派堂号各有区别,北庙派一般在门额上书“颍川世家”或“颍川旧家”以表示系出颍川侯陈实直系。南院派则书“忠顺世家”或“南康世家”。义门派则直书“义门世家”或“江州义门”。但话又说回来,这三支流派均属颍川侯陈实后裔。在潮汕现存的各种族谱中,很容易上溯到这个源头。所以要说正统,谁都是颍川正统。所以,任何陈氏人家,都可以在自己的门额上镌“颍川世家”、“颍川旧家”或“颍川流派”。
  以上只是粗线条地介绍了潮汕陈氏入潮经过。至于各地陈氏具体迁徙情况,限于篇幅本文便无法一一谈及了。
  注:新唐书及族谱均载陈邕生有四子。
  
  (卢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