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源陈氏与会源堂
祁门竹源陈氏,是南朝陈后主叔宝之裔。唐乾符三年(876),其九世孙陈轶,字彦文,奉敕为江南平乱副招讨使,负责赣东、浙西、皖南之军事保障,在一次围剿巢兵中,与其子陈广不幸殉国,葬于浮梁县城北盐仓岭。轶,敕赠英烈侯;广,赠封朝奉大夫;并令饶、抚、信三州立庙岁祀,以彰其功德。后来为守墓岁祀,陈度偕陈广之子择居浮梁北隅盐仓岭。唐末,陈轶六世孙子京公由盐仓岭移居祁门竹源,从此开辟了祁西竹源陈氏,世代绵延,人文荟萃。
“会源堂”,是竹源陈氏宗祠,在今安徽省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坑口,古名“竹溪”,又名“竹源”。会源堂位于村东,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临河而立。文闪河汇聚上游诸路水源,于祠堂前洄漩一泓深潭,旋而潺潺流去。后来,竹源陈氏由此分迁本邑他乡及外邑者,均溯此地为源,故祠名“会源”。
会源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后由陈枝山兄弟重建,享堂为民国十一年(1922)重修。
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多平方米。戏台坐南朝北,
戏台台前基础为砖石砌成,台面用木桩支撑,上铺厚木板固定。前台是演出区,两侧各有厢房,为乐队伴奏处。台前有石雕栏板,两侧有楼梯并与观戏楼相连。戏台正中顶部为穹型藻井。梁架结构为穿逗式和硬山搁檩式,各种雕饰布及戏台和观戏楼正立面,整个戏台雕梁彩宇,装饰性较强。两侧观戏楼前檐柱,为方型石柱,柱台上设有菱形斗拱;天井下以青石板铺地,十分规整。
在戏台后墙壁上,至今留有各地戏班人信手题壁,上自咸丰三年(1853),下至1986年,皖赣两省的采庆班、和春班、四喜班、同乐班、景德镇采茶剧团、怀宁县黄梅剧团等,均来此演出过,以清同治、光绪年间为盛,这是研究地方戏剧史的最珍贵资料之一。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大转折》等,由这里取景拍摄。2006年,“会源堂”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颁发了证书。除此之外,竹源四处还能零星寻见其它人文古迹。这里以徽州古民宅建筑为甚,极具旅游文化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