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义门古富陈氏族谱后序

类别:旧谱选载 作者:文天祥

江州义门古富陈氏族谱后序

文天祥

 

我宋自权奸诱致黠虏以腥秽江淮,太皇后诏予出使军前,再讲和好,将佐监丞庐陵陈骧独力止余行。余以太后懿旨义不得避。及至虏营,骁酋见余辞气慷慨,执义不屈,果被拘留,遂悔不用骧言之晚。赖先帝威灵,以计得遁,历间关于海澨,脱万死以还朝,时德祐元年五月七日也。上书阙下,备陈恢复大计。诏予右揆力辞,得靖督师遄征海隅;不意海隅一蹶,收拾散亡,直趋南剑,回视门生故吏,阒然涣逝。寻一谪戍诣辕门而请谒,礼而进之,乃将佐监丞陈骧也。为人涉猎孙吴,智巧而机辩,遂留参决军务。一日告余曰:骧本江州义门陈氏,十四世祖拊,始徙隆兴大樟树下,五传至渝,刺史于闽而训官于吉州,见庐陵忠孝之邦,文物之盛,于建中靖国元年退老交坑,距今百七十年矣。骧虽生长交坑,然江州祖墓未尝绝岁时之祭扫。不意解官谪此,获侍麾下。谱牒幸存,请公一言以识之,庶几庐陵、隆兴、江州,后来继今,子孙不致相视如途中之人。是维持我宗族恩爱,不忘于百世者,公也。呜呼!由乘舆南渡而来,诏书叠下,募义勤王,今百四十五六年矣,竟俾羯尘益炽者,天下其无义民乎?实由权奸格沮,使卒不果一伸其义焉耳!如江州陈氏自京后同居十世,而南唐旌表其门。至我宋优奖其义。夫陈当宗社扰攘之间,尚克保义聚。南君臣,当国家暌孤之余,犹知旌异义民,于上下之间相尚以义。乃我太祖皇帝一举合义,而中外翕然以爱戴归往者,天下虽乱而仁义不绝,故也。太宗皇帝深究其然,诏锡行义钱于炳龙,迨使复载之内举,知江州为义邦,陈氏为义族,得非昇元、祥符二诏,赫赫昭人耳目者存乎?陈刺吉而竟家于吉,又岂非吉为忠节大邦,欲其后人耳濡目染于其间,建忠效节于厥后,以配江州之义而具羡乎!今宗社不竞,皇舆播迁,正(是)臣子仗义报君之时也。勖哉,陈骧!尔尚协心相余,奋厥义举,剪彼旃裘,致我宋玉历重延于万世。则昔日为江州之义族,今日为庐陵之忠臣,忠义两全,将见宗族恩爱,可以仪型于天下矣,岂唯隆兴、江州而已哉?!

岁次

宋祥兴元年戊寅十月四日

庐陵文天祥书于潮之揭阳楼

 

 

⑴ 黠虏:指狡黠的元兵。

⑵ 间关、海:间关,形容沿途的艰辛,辗转。海,海滨之意。

⑶ 阙下:谓帝王所居之处。

⑷ 右揆:右丞相。揆,指宰相之位。

⑸ 遄(chuán)征:急行;迅速前往。

⑥ 阒然涣逝:形容无声无息,悄然涣逝。

⑦ 寻一谪戍:寻,旋即。谪戍,封建时代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叫谪戍。谪,贬谪。戍,防守。

⑧ 涉猎孙吴:粗略地阅读孙吴兵法。

⑨ 隆兴,南宋隆兴元年,升洪州为隆兴府(今南昌市),南宋时,为江南西路。

交坑:小地名。在今之吉安市富滩镇古富山区。

⑾ 庶几:连词。前面先说明某种情况或条件,以庶几连接下句,含“才能,以便”的意思。

乘舆南渡:乘舆,坐车子。整句指南宋皇帝赵构偏安江南。

⒀ 沮:阻止。

⒁ 暌孤:隔开、分离。

⒂ 旌异:旌表;褒奖。

⒃ 翕然:和顺的样子。

⒄ 义钱:太宗皇帝为弘扬孝义以治国,特铸义钱行于世,以示褒崇孝义之举。非某些义门宗谱所谓“皇帝允许义门陈氏铸义钱”。

祥符(1008—1016)二诏:诸谱已失传,未见其文。

⒆ 竞:强劲。

⒇ 旃裘: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制成的衣服。这里指元人。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人。四年(1256)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并进御敌之策,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元年(1275)闻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退入广东,坚持抵抗。次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不幸被俘。元将张弘范使写信招降张世杰,遭拒绝,并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即1283年1月9日)在北京柴市被害。

能了解文天祥的这段生平事迹,对理解本《序》很有帮助。本《序》叙事起止时间恪与作者经历相符,故信之不疑。其中某些叙事,对研究义门史事有鉴证作用。如文中提到的“十四世祖拊”,是在义门分家前就离开了义门,始迁隆兴大樟树下,再迁吉州。明朝天顺四年庚辰(1460)吉安《虎溪古富陈氏宗谱序(旧序)》云:“自京后同居十世,南唐旌表曰义门陈氏,并赐田以裕其家,至宋又旌异其族,曰陈氏行义之门,并赐义钱、粟、帛,以助其聚。遂使江州陈氏名闻天下也。及拊始迁隆兴大樟树下,三传至渝,秉刺吉郡,因家于交坑,后徙蘅塘,渝公之子骧,任将佐监丞,文兴国公重其节义,荐留参决军事。”序中世次为:叔明→志能→定→球→兼→京→褒→灌(→镶)→伯宣→崇→衮→→兢→拊→循→熊→渝(一云“秀”)→骧→理。此处将‘陈兼’接在志能公名下,与众谱不同。序中所说的“十四世拊”,是依《唐表》“灌生伯宣”来,故在表中增加“镶”一代,序说“伯宣之子”为错,已更正。由此陈拊应为义门第十五世。            

本序原录自陈国纬编撰的《江州义门陈氏宗谱》,再版时参考了吉水古富谱,略作订正。                                       (古富谱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