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万与陈翔辨析
湖南新化鹅塘陈氏,为当地陈姓大族。自后唐同光二年陈伯万携三子元和、亨和、利和,由江西泰和迁来。到1996年十修时,新化境内有元和派下189户,亨和派下1户,利和派下13户。元和后裔主要分为永宗、康宗、齐宗三派,居住今新化、邵阳、湘乡等地。亨和后裔外迁长沙塔子山等地。利和后裔多数外迁湘乡。伯万后裔如今繁衍数万人,以新化、韶阳、湘乡为中心,遍布湖南、四川等地。
今新化鹅塘族谱存在一个大误区,即误“三尧”高祖陈翔为伯万孙、元和子。对此不得不辨析,以还历史之真实。
陈翔非陈伯万之孙、元和之子,主要依据有二:
一、 他们之间世次与时间严重不符。
首先,几乎所有的伯万公后裔谱,都载同光二年“万祖由泰和迁湘年已七旬”及陈翔“随王建入蜀”的这一事实。那么陈翔究竟在什么时候随王建入蜀?这很关键。
王建曾经两次入蜀:第一次入蜀是在中和四年(884),随之即与晋晖等将护卫僖宗还长安,号称“随驾五都”。
第二次是在光启元年(885),王重荣召晋兵犯京师,僖宗再次逃凤翔;次年三月,移至兴元,以王建为清道使,负玉玺以从。考此时王建还不是节度使,无资格配置书记官。
王建最早拜节度使是在昭宗文德元年(888)六月,也就是说,从此往后可以考虑陈翔为之掌书记。《十国春秋·陈翔》(卷四十二)明载:“陈翔,博州人。高祖(王建庙号)镇西川,辟翔掌书记。已而出为新井令。梁既篡唐,高祖欲自立为皇帝,翔反复以逆顺祸福譬之,不听,遂弃官隐阆州之西水。终焉。”此载明确告诉在王建镇西川时征召翔为掌书记。那么王建何时镇西川?若按《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王建镇西川是在唐龙纪元年(889),“唐授建为检校太傅、成都尹、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事招抚等使”。而《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却把王建镇西川定在大顺二年(891)十月。今就按最晚时间大顺二年,陈翔入蜀给王建掌书记。
再考陈翔入蜀时的年龄。黄本诚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金石志》“陈公神道碑铭并序”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讳省华,字善则,其先颍川人……曾王父讳翔,唐末补并门记室,王建守益部,□□幕下。时建恃险,□□□□□□记□□讽以大义,建不能用,投劾谢□□,遂为□□□。”值得注意的是“唐末补并门记室”,就是说,陈翔在未入川之前既为“记室”,这跟1975年阆中河溪乡出土的《宋故华州助教
再以民国31年《湖南宝庆陈氏六修族谱·鹅塘开派本支衍庆图》中的“伯万(855)→元和→翔(851)→诩→昭文→省华(939)→尧叟(961)”这样的世次时间来考,伯万生于唐宣宗九年乙亥(855),省华生于后晋天福四年己亥(939),他们之间相隔5代,历时84年,其代均(939-855)÷5≈17年,世次显然不能成立。再看陈翔与尧叟之间相隔代均时间:(961-851)÷4=27.5,由此推陈翔生年还是比较适中。一般代均在28年±4年为常数,如太邱长陈寔生于104年,其曾孙陈泰卒于魏景元元年(260),约公元200年生,代均在32年。即以盛唐高祖李渊到唐僖宗李儇,传十三世,平均也是25年一代人。鼎盛时期的北宋,从宋太宗至宋徽宗传七世,平均也是24年一代人。
再以尧叟本支世次来比较。按《景迂生集》卷二十《宋故赠承议郎陈公(造)墓志铭》及《墨庄漫录》卷四、《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中关于陈造之子陈恬的记载:省华(939)→尧叟(961)→师古→知章→造(1037)→恬(1058),从省华到陈恬代均23.8年。因为陈恬是省华长房长孙,故代均偏小。若依《浮溪集》卷二十五《右中奉大夫直徽猷阁知潭州
二、陈翔与伯万各自先祖及生活地域不同。
1.“三尧”高祖以上为博州人
《宋史·陈尧佐传》载“其先河朔人”。欧阳修《陈文惠公尧佐神道碑》载“自公五世以上为博州人”。欧阳修《尚书比部员外
关于“其先河朔人”又为“博州人”的问题。先来说说“河朔”,《说文解字》称“朔,凡始之称”。中国古代把北方看作是万物之始,因此称北方为朔方,称黄河以北为河朔。唐朝太宗至武后朝所指河朔是甘肃、陕西、山西、河北靠近内蒙古一带。“博州”,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王城(山东聊城故城)。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治所仍在王城,隶属河北道。
最近发现《云门陈氏家谱序》,已经把陈翔的祖上及其活动区域交待得一清二楚:“后主弟叔达,陈封义阳王,入唐拜侍中,为武德贤相。侍中三世生武后朝中书舍人讳光弼,乃因挂误被斥居河朔。又三世生博州录事参军讳芳,复因官为家占籍为博州人。录事曾孙讳翔,唐末事蜀王建为新井令,建欲帝蜀,遂弃官,家于阆州之西水新井”。此载与正史、墓志完全一致,十分可贵。依序所述,陈翔是叔达十世孙,为不争之事实。序中指“河朔”与“博州”,显然为不同的两地。
2. 伯万及其先祖为江西泰和人
关于伯万的先祖,今见最早的记载为明弘治六年陈瑀及利和支房陈福东首修族谱序,两序一致认定伯万为南瑛公之后。尤其是陈福东谱序述之更详(详见明弘治六年陈福东《源流考》)。依《源流考》中的世系:即太邱长寔→元方→群→泰→晌、堪→匮→远→广→南瑛→汉立→瑕琳→惟→永兴→文琥→祓(fú)→政寿→益→文→伯万→元和、亨和、利和。就其《源流考》而言,伯万属于元方后,自南瑛而世居江西泰和。谱说南瑛为陈寔九世孙,然考其世次与时间,也是严重不合。至于南瑛的祖源,目前尚难定论。
所谓谱说,当然会有不同的声音。邵阳大东乡瓜塘泰清公支派民国三十一年《陈氏六修族谱》载嘉庆二十年《源流记略》又载:“詠生猛,为长安太守,猛生道臣,道臣生文质,递传五世,当隋开皇间混一南北,而我宗支遂散于吉潞江桓等州,唐祖初南瑛公(居)江西吉州太和县儒衡乡丰城里早和渡梅子坡,登高宗显庆丙辰(656)进士,官副使。”这里则把南瑛系在季方名下,同时也交代了南瑛举进士时间。另民国十一年《新化陈氏续修家谱》载同治癸酉年《源流续考》:“詠生猛,为长安太守,猛生道臣,道臣生文质,文质生始兴王,王之二子嗣叔父霸先而膺大统,均不能永禄于继世,而我派祖则叔明,封宜都王,高帝之子也……叔明生南瑛,隋开皇间以进士官副使。”等等。
但不管怎样变动,隋唐间南瑛官副使,居江西吉州泰和这一点未变,并由此交代了伯万及伯万先祖的籍贯。
通过上述辨析与比较,伯万与陈翔不属于同一个支派。所谓“三尧”高祖陈翔为伯万孙,那是后人因旧谱残缺无知而误接。
宋室南渡,“三尧”在中原的后裔,确有一部分人随之南迁,这有会稽云门《南渡陈氏家谱》为证。至于湖南邵州何时出现“三尧”后人,今所见族谱,仅新化县城关镇陈家坪锦屏堂陈氏为是。该谱始修于宋祥兴元年(1278),始迁祖讳汝嘉,陈翔九世孙,因谪任邵州别驾,后遇元兵阻隔未归,于是择居梅山为家。下面是汝嘉公祥兴二年自序文。
宋祥兴二年老谱序
尝谓时有先后、地有远近;而同宗之亲则不以时拘,不以地隔。虽千百代而一家,精神意气宛然一室也者。以我所遭,诚可为流涕痛哭大息。我祖尧佐、尧叟、尧咨自敕封锦屏,时世相承而人相聚,独我谪任邵州别驾,羁留未归,因迁梅山家焉。此不得已而离故土者,亦甚惨矣。地既远而时亦隔,陈氏之亲渐以疎。阔居锦屏者,或遗梅山之支流居梅山者,或忘锦屏之本派,甚至以势力而加于宗族,以奸巧而吞噬寡弱,遇同宗如路人,冒异姓为族属,纲常伦理何自而明乎?今我官任邵州,家寓梅山,先世图牒锦帐已随带守,乃毅然辑谱,继往而开来,庶几我子孙知我祖考锦屏之所自始,且知我梅山之所由来,则共派宗亲虽万年如一日,千里若一堂,讵非创垂之雅意乎!若未锦屏先业之存亡,祖墓之荒扫,则一付之,无可奈何而已。
赐进士八世孙汝嘉谨撰
宋祥兴二年季春月吉旦
该谱查自上海图书馆民国9年木活字本,陈景祥等总修,索取号为942918-48。虽为民国八修,但保留着历届谱序。本序是首修序,为始迁祖汝嘉所撰。据序知,汝嘉谪任邵州别驾,随身携带先世图牒,进而创修了《锦屏堂陈氏族谱》。
何谓“锦屏”、“锦帐”、“图牒”,在明正德元年(1506)二修谱序中有过这样陈述:“粤自我祖尧佐家宅锦屏,昆弟俱登甲科状元,历任平章,宋仁宗敕封曰‘黄金台上客,封作锦屏人’。此锦屏有自来也。而与颍川异,故当时僚友苏东坡、欧阳修赠以锦轴,迄今犹存。”这支人就以御封“锦屏人”为堂号,曰“锦屏堂陈氏”。“锦轴”,是指用锦绫把皇帝的敕词装裱成卷轴,并于轴外再罩以锦囊,谓之“锦帐”。“图牒”,当指谱图,即家谱。谱序接着说:“非我尧佐之派,而何世守故物乎?门第世系未明,族属未分,迩来但凡陈其姓者即强附我锦屏之宗,非宗其锦屏者,妄称我尧佐之裔。此谱作之既久,不得不修矣。”“迩来”,指近来。自祥兴二年(1279)到明正德元年(1506),历时200多年,发现有多人“强附我锦屏之宗,妄称我尧佐之裔”。从“但凡陈其姓者”来看,强附、妄称者,还真不算少数,于是锦屏陈氏“不得不修”锦屏堂谱以辨之。
( 锦屏堂族谱照,见《颍川陈氏考略》)
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修谱又说:“稽陈氏虞思胡公之后,因周武王封国于陈,古以国纪姓,发于颍川;以地名郡,独我祖而氏名锦屏。何肇翔诩公,原博州人。从王建入蜀,辟任阆州新井县令。”
三修距二修近百年,其间谱蚀是常见事,如三修已把翔公、诩公误作一人,延续了好几届。后来虽“疑误”,但终未更正,从而反映锦屏陈氏对待历史文献的一种恪守精神,直至民国八修时,才更正为“我锦屏陈氏派分蜀北,其源始自翔公”。此误,可能误在断句上。
在另一篇《锦屏堂续修宗谱序》中又如此说道:“尝观他族始祖,多发源江右。惟我鼻祖翔、诩公唐末人,原籍山东博州,任蜀新井令,卜宅阆中锦屏山。下逮八世祖汝嘉公任邵州别驾,始迁梅(山)南。随带图牒,祥兴二年毅然编辑,使我子孙知锦屏之所自始,且知梅山之所由来。”说得多清楚,“尝观他族始祖,多发源江右”,如此肯定。查新化县陈姓,除锦屏陈氏外,便是江右泰和伯万族和江州义门陈昉族了,皆发源江右。
通阅锦屏堂历届谱序,其格调基本一致。由上述序文,至少说清三个问题:
1.“锦屏人”为宋仁宗所敕,是因尧佐三兄弟功盖天下、位极人臣而赐。四
川阆中有锦屏山,为“三尧”曾经读书处,如《宋史》“初肄业锦屏山”。这确与“颍川”由来所不同。
2.锦屏陈氏谱序以陈翔为始祖,陈翔之上只字不提。汝嘉为翔公下传第八世
孙,即翔→诩→昭汶→省华→尧佐→游古(尧佐第七子)→知则(游古次子)→覒→汝嘉→孝忠……该谱从一修到八修(祥兴元年始修,明正德元年二修,万历28年三修,清雍正元年四修,乾隆49年五修,道光6年六修,光绪3年七修,民国9年八修)从不提翔、诩为新化人,只说是博州人,这与正史及云门陈氏谱序相一致。始迁祖汝嘉,字居美,南宋末谪任邵州别驾,羁留新化梅山,为锦屏陈氏始迁梅山之祖,非鹅塘伯万后裔谱所说“省万祖及元(和)祖墓”而回迁鹅塘祖居地。梅山即今新化县城关镇陈家坪,而鹅塘是在新化县城西北西河镇,距离城关镇约二十余公里,如今那里仍聚居相当多的伯万后裔。
3.“锦帐”与“锦轴”是僚友苏东坡、欧阳修所赠,并非鹅塘伯万后裔谱所
说的“皇帝御赐
值此顺便交待一下陈翔的另一支。阆中陈姓以陈翔为一世祖,子孙繁衍众多;省华及三子在外地做官,子孙多居河南,不曾归蜀;此外,这个家族的其他成员多数留居阆中,如华州助教陈安祖是属陈翔曾孙省恭的一支,即
翔→诩→昭汶→省恭→尧封
渊→汉卿→安期
这一支人也很显荣,多有一官半职、史籍留名。陈安祖不仅有墓志,还有“买地卷”。1973年5月,阆中市河溪镇出土一块地卷碑石,说陈安祖于宋崇宁二年6月13日“将银钱九百九十九贯九十九文,在阆中县甘泉乡今垭山下……卖得千年墓基……”碑石,现藏阆中市文物管理所。
陈汉卿,官尚书比部员外郎,欧阳修为之撰墓志铭,生子安期。还如《锦屏谱》所载的昭汶哥哥昭昙和咸丰《阆中志》卷四“选举”志中的庆历年间进士陈尧春等等,他们都是陈翔在蜀之后裔。
录新化县“伯万后裔谱序”两篇,作对比。
源流考(节选)
寔字仲弓,为太邱长,谥为文范先生。时称颍川长者。生子六:曰纪、曰洽、曰谌、曰夔、曰休、曰光。纪字元方,官鸿胪寺卿;先为五官中郎将侍中。建安四年六月卒,享寿七十一岁。谌字季方,阅闽省陈氏谱皆公之后裔也。
纪生群,字长文,官拜尚书大司空,谥靖侯。群生泰,泰字元伯,侍中光禄大夫,谥穆侯。泰生晌与堪⑴,晌字天中,任颍川太守。生匮,字子竭。竭生远,远生广,广生南瑛,乃寔公九派孙也⑵。
(明《湘乡竹园花屋场三修族谱·序》照,见《颍川陈氏考略》)
谌生忠,字孝先,官青州刺史。忠生润⑶,佐生字文奋,仕吴,官高源太守。弟佐及坦。佐官至青州刺史,坦官至廷尉。佐生子三:准、戴、徵。准官太尉,封广陵郡公,生匡,匡生逵及达,逵字林道,为江西右中郎将,追赠卫将军。达官拜丞相⑷,生康,亦为丞相。康生英,英生公弼。
南瑛字自成,登进士,官副使,宦游江西,卜居吉州,即今吉安府。按江西老谱,南瑛为江西鼻祖,生子五:长汉立,号铁大郎,以举人任太守,升评事,晚受仙术居圳上,故址旧有遗像,内载显庆丙辰八月十三日寅时生。故至今多刻像奉祀焉。次汉恭,官太守,居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上十一都上安乡太坪陈家是也。三汉英,登黄甲,住江南吉州永新县,今金山陈家是也。四汉霄,由举人擢户部员外郎,在任卒。五汉雄,因宦游四川,遂家阆中。吾祖汉立生瑕琳,字安历,黄甲及第,隐居未仕。琳生惟,官光禄大夫,御葬归山,华表树二十四只,香花树二十八只,义塘六百六十口,水田三千七百亩,守墓奴、佃、庄客,男妇七十余人,上下左右四围皆守墓余地。惟生永兴,任徐州太守,升吏部侍郎,在任卒,归葬云雾山,巽山乾向。永兴生文琥,封镇国将军,葬徐州高里乡垅坪岮,壬山丙向。妻徐氏,葬徐州县大宁山,乙山辛向。次文绮恩选淮安判官,任卒,归葬云雾山笑天狮形,巽山乾向。琥生祓,登进士,官副使,葬林化乡历安山,子山午向。绮生在,连科及第,未仕殁,葬林化乡历安山,子山午向。次宁,举人未仕,葬庐陵段上辛山乙向。宁生诲,连科及第,擢淮州太守,以礼致仕,殁葬徐州仙吉乡七十四都九龙江,小地名添湖泽丑山未向。祓生政寿,葬徐州仙吉乡亥巳向。寿生益,任徐州太守,殁葬徐州仙吉乡七十四都添湖泽,丑山未向。益生文,为内帘御史,葬扬州府云亨乡十一都金峰顶,甲山庚向。文生子四:长伯万、次伯千、次伯贯、次伯纪。千、贯徙外,伯纪世守吉州。吾始祖伯万公,官都督,自吉安府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圳上金峰庙王淑林人氏,偕祖妣赵氏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甲申(924),奉旨编插湖广,时祖已七旬矣。率子元和、利和、亨和带术人董保仔由沔阳历潭州龙城,至邵州高平,卜居地名横阳山大阳三都鹅塘,即以鹅塘为号。逮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947),而万祖捐馆葬鹅塘金台山,与祖妣赵氏合冢。元(和)公之子翔,世居鹅塘⑸。亨和子羖[gǔ],仍返沔阳。而我祖利和公殁于新邑,葬禾仓岭,与祖妣林氏合茔。其子朔带仆婢二十五口转居湘乡南门。是则(虽则),始迁湖广者伯万祖,始居湘乡者朔祖也。
溯自受氏以来,胡公二十一派孙钊(剑),钊(剑)九派孙孺子,孺子十四派孙仲弓,仲弓九派孙为自成,自成十一派孙为伯万⑹。溯源穷流,若水之千流万派而同出一源,岂妄拜冒附者所可比哉!继自今斯谱之传于家而贻于后也,上慰先灵下启后代,尊尊也,亲亲也,千万人如一人,千万世如一世也,和气致祥,我陈氏之门不将自此愈远而愈昌乎?
明弘治六年癸丑岁 孟春月 谷旦 嗣孙福东敬识
注 释
⑴泰生晌与堪:《三国志注》卷二十二载:陈泰字玄伯,青龙中除散骑侍郎,景元元年薨,追赠司空,谥曰穆侯。子恂继承爵位。恂薨,无后。弟温绍封。未提“晌与堪”,此或为泰之庶出。
⑵说南瑛是陈寔九世孙,为误,世次与时间不合。又说南瑛十一代孙伯万生于唐宣宗九年乙亥(855),那么从寔至伯万19代,则每代39.5年,明显有误。问题出在南瑛以上的世次,据益阳清溪陈氏谱说南瑛“官隋开皇间副史”,还靠谱。若如此,则南瑛以上少记5至6代。
⑶忠生润:按《唐表》载:谌生忠,忠生佐、和,无“润”。按福建仙游族谱载:和生台,台生润。润为忠之曾孙,此处少了二代。由于年代久远,
⑷达官拜丞相:陈达是以丞相掾而出任长城令,非官拜“丞相”。康亦为丞相掾。掾,官署中之属员,即办事员。
⑸翔世居鹅塘:世居,至少三代人居住,才称得上“世居”。如果此“翔”为伯万孙,即此“翔”非彼“翔”。
⑹此句总结上面所述。其中“钊”为“剑”之形误;“孺子”,陈平字。此序把户牖系和颍川派合二为一,为旧谱之惯例。
本文从《中华姓氏始迁祖世系大典·陈氏》中查出,为明弘治六年(1493)的一篇旧序(来自湖南湘乡竹园花屋场元鼐公支派民国二十一年《陈氏三修族谱》),仅从中选出陈寔至伯万孙陈翔这一段世系。由于该序撰写时间早,有一定参考价值。
序文从胡公叙起至陈寔,为序之上部分,采用一般旧谱说,多舛误,故略。本文从陈寔到伯万孙翔,为序之后部分。下面就湖南伯万后裔谱和“三尧”后裔谱自明末清初以来,两支相互缠绕的这件事,作一辨析。
按序文列出如下世次:
太邱长寔→元方→群→泰→晌、堪→匮→远→广→南瑛→汉立→瑕琳→惟→永兴→文琥→祓(fu)→政寿→益→文→伯万→元和→翔
序对南瑛宦游江西,卜居吉州,为江西鼻祖及伯万为江西泰和县儒衡乡淑
林人氏,于同光二年七十岁时率子元和、利和、亨和带术人董保仔徙湘,卜居新化县横阳山大阳三都鹅塘,元和生翔,翔世居鹅塘这件事,交待得还十分清楚。如果说“三尧”为伯万后裔,则与欧阳修“自公(尧佐)五世以上,为博州人”不符。
该谱于《始祖伯万公家传》中载伯万生于唐宣宗九年乙亥(855),同光二年(924)迁湘,正好七十岁。所以,多谱载“万祖迁湘年已七旬”,为可信。
明朝旧叙
尝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叨祖德庇荫,战捷秋帏,敢忘所自哉。每思先公受恩拜宠职,燮[xiè]理秉国鈞,而勅锡锦文宝帐,藏为家珍,世守不替。继此而绳祖武者,有由会元而官至光禄大夫,御葬石人石马,栽以香花、华表、水田、义塘,优以殊典;有由翰林而官至编修,其间先后济美济济,朝端挂名仕籍者,不可胜纪,而散处天下者亦恐繁多。
惟祖讳南瑛,首居圳上(属江西泰和)。讳瑖琳请社立图,陈大郎为评事。讳汉恭分居南阳县上十一都安乡太平陈家。讳汉瑛分居吉州永新县金山陈家。讳永兴任徐州升吏部(侍)郎,皆编辑不及。独我始祖讳伯万,后唐庄宗,国号同光二年,自江西吉州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圳上金峰庙王淑林人氏,随带术人董保仔,径往湖南宝庆府新化县原名邵州上高县横杨山,小地名鹅塘金台山梅子湾,落担荒野狐郊,首辟荆棘,栉风沐雨,艰辛不辞者固我祖,久大之思而世脉延长,由天昌厥后之致也。无可当日红巾作乱,兵火告急,负图而走,家眷丫头俱已赶散,至锦图谱籍失湘乡,得罗宅贮之。而祖讳志温、志祥敬备花银五两赎归,因而宗谱仅存如线。未经修刻,族愈多而班愈混。以子侄辈为兄弟辈者有之,以兄弟辈为叔侄辈者有之,甚而同姓视为异姓,相遇而不相亲。使不补辑以传诸后,则疏其所亲,而亲其所疏,所不免也,可乎哉!
(圈门湾陈氏四修族谱照,见《颍川陈氏考略》)
夫林卉葱郁,采芳者必探其本;江渚浩淼,溯流者务求其源。若非我支裔,妄附梁公,颠倒系宗,混指仪墓⑴,古昔贻讥,诚可鉴也。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凡我族属,顾谱思编,按编敦义,追三湘之遗徽⑵,念五花之旧诰⑶。梧叶秋高,鹏鸟搏飞奋翮;桃花春暖,鲲鳞触浪扬声。入孝出忠,显家报国,克⑷光厥族,克辉厥谱,岂不更有迈越等夷者哉。谨叙谱端,以俟后昆之振起云尔。
明癸丑年(1493)仲冬月谷旦 举人陈瑀薰沐序
注 释
⑴妄附梁公,颠倒系宗,混指仪墓:此句出自《梦溪笔谈·人事·狄青》:梁公,即唐武周朝宰相狄仁杰。北宋狄青为枢密使,有狄梁公之后,持梁公画像及告身十余通,诣青献之,以谓青之远祖。青谢之曰:“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厚有所赠而还之。此非比郭崇韬死皮赖脸哭拜郭子仪墓,冒充郭子仪的后人,以颠倒系宗。整句意谓狄青品德高尚。
⑵三湘之遗徽:三湘,湖南别称。遗徽,逝者生前的美好德行。
⑶五花之旧诰:古代帝王封赠的诏书,因以五色金花绫纸制成,故称。
⑷克:能够。
本序录自湖南长邑河西都黄旗营圈门湾添旿公支派民国三十七年《圈门湾陈氏四修族谱》。作者陈瑀,查同治十年《新化县志》卷十六“选举”条载:“举人三十四人,陈瑀,弘治二年己酉教谕。”
新化《陈氏源公九修族谱》中有此序,作为“一修原叙”。考同为陈瑀明癸丑年仲冬月所撰序文,到了源公九修再印时却大大走样了,其它不说,就原序754个字只剩下321个字,且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