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陈氏始祖陈轸再考

类别:人物 考略 作者:陈月海 陈刚

 

颍川陈氏始祖陈轸再考

 

颍川陈氏,是陈姓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颍川陈氏的始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族谱皆记载:齐王建为秦所灭。三子:升、桓、轸。桓称王氏。轸,楚相,封颍川侯,因徙颍川,称陈氏。生婴,秦东阳令史。婴生成安君馀,馀生轨……也就是说,颍川陈氏的始祖叫陈轸,他是战国齐王建的季子。

在《颍川世系上源辨析》和《颍川侯陈轸辨证和释疑》中,经过考辨,我们基本上得出新的结论:颍川侯陈轸不是战国齐王建季子,而是战国时期纵横家陈轸。理由归结为两点:一是《唐表》中的人物与时间不合,二是陈轸封侯与历史事件相应。就此两点,再考如下:

一.《唐表》中的人物与时间不合

齐王建,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21年,山东临淄人,战国齐国末代君王。那么,齐王建季子,其生年则不会早于公元前250年。

陈婴,《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记载:“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秦二世二年(前208)陈婴起兵时既称为“长者”,说明陈婴当时至少40岁,则陈婴生于公元前约250年。陈婴卒于公元前183年,东阳(今安徽天长)人,秦二世为东阳县令史,楚义帝封上柱国,汉高祖封堂邑侯。

陈馀,《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记载:“馀年少,父事耳,……”说明陈馀至少小张耳15岁。张耳(前264202)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楚义帝封常山王。由此则推陈馀约生于公元前249年。陈馀卒于公元前204年,也是大梁人,赵王歇封陈馀为代王,号成安君。 今成安县由此得名。

由此可以看出,齐王建季子、陈婴、陈馀是同代人,年龄相当。所以,陈馀的父亲不是陈婴,祖父和曾祖父也不是齐王建季子和齐王建。

二.陈轸封侯与历史事件相应

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所灭。此时的齐王建季子,年龄当在25岁左右,既无资历又无名望,怎能有机会去楚国拜相封侯?这与历史不符。所以,陈轸不是战国齐王建季子,成为定论。

那么,战国纵横家陈轸,又是何时拜相封侯的呢?先看以下几例分析:

1.公元前317年,秦韩战于浊泽,韩国处境危急。韩相公仲倗向韩宣惠王献一石二鸟之计,欲通过秦相张仪议和向秦国送上一座名城,与秦联合攻楚。

当楚怀王熊槐得知秦韩要联合攻楚时,《战国策•韩策一•秦韩战于浊泽》《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记载:“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

一国军政大事在紧急时刻,君王首先找谁来商议呢,当然是他的令尹重臣!由此看来,此时的陈轸不是楚国令尹也是大夫。

于是,陈轸向楚怀王献反间计,要楚怀王大张旗鼓地在全国调集军队,让战车浩浩荡荡地塞满道路,声称要救援韩国,以阻止秦韩合兵。

结果,韩宣惠王果然中计,与秦国断交,不与秦联合攻楚。秦惠文王嬴驷很是恼怒,反而增派部队,与韩国大战于岸门。此时的楚国却坐山观虎斗,韩军大败。

按强省吾《中华川姓源流》说:“陈轸的反间之计运用成功,解除了楚国被两面夹击的态势,被楚怀王封为颍川侯,是为颍川陈氏始祖。”此说甚有道理,另从张仪在魏王面前说陈轸坏话中看出,谓“轸善事楚,为求地也甚力”(见四库全书《战国策·卷二十二》)。“为求地甚力”,可以理解为:即使为楚国求扩大地盘,也是为自己求封地,两者不矛盾。这话虽是张仪在恶语诋毁别人,但也反映出“建功立业,封侯阴子”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共同追求。陈轸因功封侯,当在此时。

2.《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记载:“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于是张仪由秦至楚,一面重金收买楚怀王宠臣替自己说话,一面扬言:只要楚齐绝交,秦愿以商于六百里大小的秦地献楚,离间齐楚之交。陈轸竭力反对,对楚王说:“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终招兵祸。

    这件事,《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亦载:“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同“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楚怀王利令智昏,不但未能听取陈轸的意见,反而罢黜了陈轸,任张仪为令尹,时在公元前313年。

几个月后,楚怀王发现上当受骗了,恼羞成怒,仍一意孤行,于公元前312年派兵大举进攻秦国,经过“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楚军大败,损失惨重,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后魏文帝曹丕读史至此而盛赞陈轸:“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四)

3.那么,陈轸被罢黜的是令尹还是大夫呢?

公元前310年,《战国策魏策一张仪欲穷陈轸》记载:失去了秦武王嬴荡信任的张仪回到魏国,被魏襄王魏嗣任命为相。其时,齐国准备讨伐魏国,为了阻止楚齐修复关系,分化和齐力量,又故伎重演,对陈轸“令魏召而相之,来将圄之”。意思是,既然楚国已不再任用陈轸为令尹,就请你到我魏国来做丞相吧。前后联系起来看,陈轸在楚国被罢黜的是令尹。

张仪的计谋是想等陈轸一到,立即把他囚禁起来。可是这个计谋被陈轸的儿子陈应识破,阻止陈轸前往,结果陈轸中途称病,转而去了齐国。齐宣王辟彊闻讯,“因以鲁侯之车迎之”(《战国策魏策一张仪欲穷陈轸章》)。齐宣王用迎接鲁侯规格来迎接陈轸,在那个讲究礼仪规制的时代,说明此时陈轸的身份、地位,确实显赫。

再来看宋公文《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序列考述》与骆科强《楚令尹昭鱼考》,两文中列出了楚怀王熊槐时期(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的令尹任职时间:

昭鱼,约公元前328年至约公元前320年任令尹;

昭阳,约公元前320年至约公元前318年任令尹;

张仪,公元前313年,仅1月至数月任令尹;

昭鱼,约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99年任令尹(这是昭鱼第二度出任令尹)。

纵观整个楚怀王时期,唯有楚怀王中期的约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313年之间,由谁任令尹,“不可确知”。

对照上述分析,陈轸在楚国拜相的时间,可以推断在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313年之间。极有可能是在公元前318年后,接替昭阳出任令尹。先楚相后封侯,亦符合《唐表》行文的先后次序。

陈轸,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后徙居颍川,且为颍川人。《战国策楚策一张仪相秦谓昭雎》说“陈轸,夏人也”,指的是陈轸的徙居地。于是,楚怀王就以颍川为陈轸的封邑,符合情理。

剖析自此,《唐表》及多数族谱载颍川陈氏始祖为齐王建季子,纯属移花接木。造成此谬的原因,如台湾宋代以前的各派旧谱序云:田齐传至齐王建,为秦所灭,是在公元前221年。建生三子,升、桓、昌。升、桓出走北海、陈留,后世改为王姓;昌公遭难奔颍川族祖轸公之后,恢复陈姓,成为颍川陈氏之另一支,已经给出了答案。可是到了后来却讹传为齐王建季子“轸,楚相,封颍川侯,因徙颍川,称陈氏”,以误导宋时载入《唐表》。

到公元前307年后,在楚国的政治活动中,未见陈轸的身影,可能此时因病回封地颍川了。今禹州市火龙镇老官陈村1972年出土一块“颍川侯陈轸故里”石碑,已证明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陈轸故里碑,见《颍川陈氏考略》)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入武关被秦昭襄王嬴稷扣留,此时的陈轸为感念楚齐联合抗秦大业未成,壮志未酬,于是再次出山,力主齐、魏、韩联合抗秦,历时三年,攻入函谷关,危及咸阳,迫使秦国归还所侵韩魏之地,事在公元前299年至前296年。这是陈轸政治活动的最后年代,一代骄子,苍然谢幕!今淄博市临淄区渠村发现陈轸的墓葬,说明陈轸殁后,落叶归根,归葬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