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461 条留言,其中 0 条是今天的请各位宗亲点击这里签写留言
安徽怀远 陈宗彗
在2014/3/28 10:14:50发表的
读《陈厉公考释》 论佗与五父为一人
应月海宗亲之约,品读了陈辉彬《陈厉公考释》一文,文章主线为陈厉公是谁?文章认为,《春秋》经传的史实准确度是《史记》无法比拟的,而后列举经传史料19条,得出陈厉公是陈跃而不是陈佗的结论。作者的观点方法十分可取,笔者非常赞赏。
然而文章在归纳这段历史时得出“桓公陈鲍有两个弟弟:陈五父、陈佗”的观点,值得商榷。
佗与五父“二人说”最早见于《史记》,前人早已予以纠正。《陈杞世家》有“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的记载,佗与五父为二人。《集解》引谯周语:“春秋传谓佗即五父,世家与传违”;《史记•田完世家•索引》曰:“佗一名五父,故《经》云‘蔡人杀陈佗’,《传》又云‘蔡人杀五父’是也。”清人梁玉绳《史记志疑卷十九》指出“分佗与五父为二人”,是《陈杞世家/田完世家》13条错误之一。
再看《经传》的相关记载。其一,《传•隐六》有五父谏“许郑”,《传•隐七》有“五父如郑莅盟”。无法从这两条史料判读出五父不是陈佗。相反,杜预则认为洩伯预见“五父必不免”、良佐预见“陈之将乱”,“皆为桓五年、六年陈乱,蔡人杀陈佗传”,即五父、陈佗为一人。其二,《经•桓公六年》有“蔡人杀陈佗”,《传•庄公二十二年》有“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桓公六年佗无传,杜预指出“传在庄二十二年”。可见,《传•庄二十二年》是补记桓公六年事,所记是同一人同一事,恰恰说明五父与陈佗是一人。其三,《传•襄公二十五年》 有“(郑子产)曰:‘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杜预注“五父佗,桓公弟,杀太子免而代之,郑庄公因就定其位。”
《陈厉公考释》列举的史料,得出五父与佗为二人的结论着实牵强,相反,若对史料全面联系考察,结论只能是佗与五父为一人。至于文中说“刚正忠直的陈五父”、“五父未及登基,就又被蔡人所杀”,若不是臆度,当别有所据。本文只论佗与五父之关系,不及其余。
管理员回复:宗慧宗亲考证详实,实乃佳作。
应月海宗亲之约,品读了陈辉彬《陈厉公考释》一文,文章主线为陈厉公是谁?文章认为,《春秋》经传的史实准确度是《史记》无法比拟的,而后列举经传史料19条,得出陈厉公是陈跃而不是陈佗的结论。作者的观点方法十分可取,笔者非常赞赏。
然而文章在归纳这段历史时得出“桓公陈鲍有两个弟弟:陈五父、陈佗”的观点,值得商榷。
佗与五父“二人说”最早见于《史记》,前人早已予以纠正。《陈杞世家》有“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的记载,佗与五父为二人。《集解》引谯周语:“春秋传谓佗即五父,世家与传违”;《史记•田完世家•索引》曰:“佗一名五父,故《经》云‘蔡人杀陈佗’,《传》又云‘蔡人杀五父’是也。”清人梁玉绳《史记志疑卷十九》指出“分佗与五父为二人”,是《陈杞世家/田完世家》13条错误之一。
再看《经传》的相关记载。其一,《传•隐六》有五父谏“许郑”,《传•隐七》有“五父如郑莅盟”。无法从这两条史料判读出五父不是陈佗。相反,杜预则认为洩伯预见“五父必不免”、良佐预见“陈之将乱”,“皆为桓五年、六年陈乱,蔡人杀陈佗传”,即五父、陈佗为一人。其二,《经•桓公六年》有“蔡人杀陈佗”,《传•庄公二十二年》有“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桓公六年佗无传,杜预指出“传在庄二十二年”。可见,《传•庄二十二年》是补记桓公六年事,所记是同一人同一事,恰恰说明五父与陈佗是一人。其三,《传•襄公二十五年》 有“(郑子产)曰:‘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杜预注“五父佗,桓公弟,杀太子免而代之,郑庄公因就定其位。”
《陈厉公考释》列举的史料,得出五父与佗为二人的结论着实牵强,相反,若对史料全面联系考察,结论只能是佗与五父为一人。至于文中说“刚正忠直的陈五父”、“五父未及登基,就又被蔡人所杀”,若不是臆度,当别有所据。本文只论佗与五父之关系,不及其余。
管理员回复:宗慧宗亲考证详实,实乃佳作。
陈文健
在2014/3/24 16:57:00发表的
陈月海、陈刚俩位亲宗:
我们这支陈姓后裔现在大部分居住在湖南省桃源县桃花镇和临近几个乡镇。因没有世代
相传的老谱信息,我们与远祖之间出现了断代现象。现有的族谱是在一本很不完善的草谱基
础上编写而成的。现在很想通过各位宗亲来寻找我们的远祖。现将我们的族谱中仅有相关信
息提供如下:
一、 我们这支陈姓家族由江西迁来,时约在公元1664年前后,处于明末清初,因江西、
安徽、浙江连接地年年征战,民不聊生。陈氏兄弟邀伴而行,寻找着陶渊明笔下的梦幻
般田园生活的桃花源,逶迤西来,到桃花源西侧的大安村栏竹山安顿下来。陈氏三兄弟
中老大登弟、老三登科,其后人亦无可知。无从查考。只有老二登相公在此落脚生根,
繁衍后代。历经了三个多世纪,已传15代。
二、 现有族谱的首页记载有10位远祖的名字,他们分别是:观志、胡氏;添仁、添爵、
胡氏;陈瀹、毛氏、王氏;邦志、何氏;邦文、登榜、文氏;思岩、李氏;上彬、上魁、
艾氏。以上诸公不知其来也不知其去,其生殁具失考仅传有名。
三、 现在族谱的堂号:“颍川堂”。派语是:派详登上国,士世逢文昌,绍祖光明德,万
年泽孔长。以上派语是建草谱时所定下的。(建草谱的年代不详)并非从江西迁来之前
就有的。我前面提到的始迁祖“登相”他们的父辈和祖辈的字派不详,故建草谱时特将
“派详”两辈虚设,以示尊重先祖,所以把我们的始迁祖辈份从“登”字辈开始往下排。
四、 从始祖登字辈开始,现已传到了年字辈,从族谱上看这15代的信息都比较清晰。
唯独不能往前推,为搞清远祖的信息,我查了多家陈氏网站,也未找到一点有价值的线
索。在拜读你们俩位宗亲主编的《义门陈文史续考》一书中,也就是第四章“史志谱文
献解读”的95面中找到“陈瀹”这位远祖。这使我太兴奋了,也坚定了继续寻找远祖
的信心。从这点看,我们族谱中所提供的信息还是可信的。但还必须说明一点的就是字
与音可能有出入,如“添”与“天”,“彬”与“宾”,“上”与“尚”。特别是岩字我们
这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将岩字读成ai字(第二声)字音。
为了寻祖,我去年12月到了江西德安,还参加了义门分庄950周年的纪念等活动,
但还是无功而返。现在虽然找到了一个“陈瀹”,但真要把陈瀹和登相相距400多年,近
20代的关系理清也并非易事。但我想尽快搞清“陈瀹”他们这支脉属于哪个庄,分庄时
的始迁祖是谁?这样才能明确寻祖的方向。二位宗亲虽是做义门陈史研究的专家,手头
有很多的资料,但我还是觉得给你们添麻烦了。
湖南长沙陈文健(联系电话:13687312809)
2014年3月24日
我们这支陈姓后裔现在大部分居住在湖南省桃源县桃花镇和临近几个乡镇。因没有世代
相传的老谱信息,我们与远祖之间出现了断代现象。现有的族谱是在一本很不完善的草谱基
础上编写而成的。现在很想通过各位宗亲来寻找我们的远祖。现将我们的族谱中仅有相关信
息提供如下:
一、 我们这支陈姓家族由江西迁来,时约在公元1664年前后,处于明末清初,因江西、
安徽、浙江连接地年年征战,民不聊生。陈氏兄弟邀伴而行,寻找着陶渊明笔下的梦幻
般田园生活的桃花源,逶迤西来,到桃花源西侧的大安村栏竹山安顿下来。陈氏三兄弟
中老大登弟、老三登科,其后人亦无可知。无从查考。只有老二登相公在此落脚生根,
繁衍后代。历经了三个多世纪,已传15代。
二、 现有族谱的首页记载有10位远祖的名字,他们分别是:观志、胡氏;添仁、添爵、
胡氏;陈瀹、毛氏、王氏;邦志、何氏;邦文、登榜、文氏;思岩、李氏;上彬、上魁、
艾氏。以上诸公不知其来也不知其去,其生殁具失考仅传有名。
三、 现在族谱的堂号:“颍川堂”。派语是:派详登上国,士世逢文昌,绍祖光明德,万
年泽孔长。以上派语是建草谱时所定下的。(建草谱的年代不详)并非从江西迁来之前
就有的。我前面提到的始迁祖“登相”他们的父辈和祖辈的字派不详,故建草谱时特将
“派详”两辈虚设,以示尊重先祖,所以把我们的始迁祖辈份从“登”字辈开始往下排。
四、 从始祖登字辈开始,现已传到了年字辈,从族谱上看这15代的信息都比较清晰。
唯独不能往前推,为搞清远祖的信息,我查了多家陈氏网站,也未找到一点有价值的线
索。在拜读你们俩位宗亲主编的《义门陈文史续考》一书中,也就是第四章“史志谱文
献解读”的95面中找到“陈瀹”这位远祖。这使我太兴奋了,也坚定了继续寻找远祖
的信心。从这点看,我们族谱中所提供的信息还是可信的。但还必须说明一点的就是字
与音可能有出入,如“添”与“天”,“彬”与“宾”,“上”与“尚”。特别是岩字我们
这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将岩字读成ai字(第二声)字音。
为了寻祖,我去年12月到了江西德安,还参加了义门分庄950周年的纪念等活动,
但还是无功而返。现在虽然找到了一个“陈瀹”,但真要把陈瀹和登相相距400多年,近
20代的关系理清也并非易事。但我想尽快搞清“陈瀹”他们这支脉属于哪个庄,分庄时
的始迁祖是谁?这样才能明确寻祖的方向。二位宗亲虽是做义门陈史研究的专家,手头
有很多的资料,但我还是觉得给你们添麻烦了。
湖南长沙陈文健(联系电话:13687312809)
2014年3月24日
陈辉斌
在2014/3/19 17:25:44发表的
陈厉公考释
对于历史上的陈厉公是谁,后人颇多争议。按《春秋》经传记载陈厉公当是陈跃,按《史记》记载陈厉公则是陈佗。
对此,当以《春秋》经传为准。因《春秋》经传是周朝人写的当朝史,而《史记》是汉朝人写的前朝史,《春秋》经传的史实准确度是《史记》无可比拟的。
那么,有关陈厉公前后那段历史,《春秋》经传是怎样记载的呢?且看相关原文:
《春秋》:
“鲁桓公五年:
春,正月甲戌,已丑,陈侯鲍卒。
夏,葬陈桓公。
鲁桓公六年:
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
鲁桓公十二年:
秋,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鲁庄公元年: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鲁庄公二年:
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鲁僖公十二年: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鲁桓公十三年:
夏,四月,葬陈宣公。”
《左传》:
“鲁隐公六年: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鲁隐公四年),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
鲁隐公七年:
冬,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鲁桓公五年:
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鲁庄公二十二年:
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
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
鲁襄公二十五年:
(郑子产)曰:‘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
《公羊传》:
“鲁桓公五年:
陈侯鲍卒。曷为以二日?卒之㤜也。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
鲁桓公六年:
蔡人杀陈佗。陈佗者何?陈君也。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绝也。曷为绝之?贱也。其贱奈何?外淫也。恶乎淫?淫于蔡,蔡人杀之。”
《榖梁传》:
“鲁桓公五年:
陈侯鲍卒。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鲁桓公六年:
蔡人杀陈佗。陈佗者,陈君也。其曰陈佗何也?匹夫行,故匹夫称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陈侯憙猎,淫猎于蔡,与蔡人争禽。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何如知其是陈君也?两下相杀,不道。其不地,于蔡也。”
据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桓公陈鲍有两个弟弟:陈五父、陈佗,并有四个儿子:陈免、陈跃、陈林、陈杵臼。陈国君室跟郑国君室和蔡国君室都有姻亲关系。
陈桓公因患精神障碍疾病,于公元前708年12月21日(甲戌)这天走失,当公元前707年1月6日(己丑)被人发现时,陈桓公已去世,前后发了两次讣告。陈桓公去世后,按传统应该太子陈免继位,但其叔父陈佗却把大侄子陈免杀了取而代之,自己当了国君。
公元前706年8月,陈佗淫猎于蔡国,被蔡人所杀。陈佗在位仅逾年(前707年1月-前706年8月),未被周王室承认,无谥,史称陈废公。
国不可一日无君,废公陈佗刚被杀,郑庄公寤生就积极活动,支持刚正忠直的陈五父为陈国国君,但陈五父未及登基,就又被蔡人所杀。也就是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陈鲍、陈免、陈佗、陈五父相继去世,陈国的合法继承人就剩下陈跃、陈林、陈杵臼三兄弟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郑国只得跟蔡国一起奉戴陈跃为陈国国君。陈跃在位六年(前706年8月-前700年8月),谥号陈厉公。
陈跃卒后,陈林继位。陈林在位七年(前700年8月-前693年10月),谥号陈庄公。
陈林卒后,陈杵臼继位。陈杵臼在位四十五年(前693年10月-前648年12月),谥号陈宣公。
以上继承关系次序井然,清楚明了。
陈佗和陈五父都死于蔡人之手,陈佗因“淫于蔡”或“淫猎于蔡”而被杀,陈五父因“蔡人欲立其出”而被杀。表面上看,蔡国君室是主谋,在春秋战国那个弑君夺位成风的年代,真正的幕后主谋是陈跃,所以陈跃谥为厉公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陈厉公是陈跃,《史记》为何还要说陈厉公是陈佗呢,那只得去问太史公本人了。其实,《史记》中记载的王侯世系,错漏之处不胜枚举,历来为史家所诟病,在那个只能用竹简或传说记事的时代,这能怪太史公吗!
贵州松桃•陈辉斌
2013年3月19日
对于历史上的陈厉公是谁,后人颇多争议。按《春秋》经传记载陈厉公当是陈跃,按《史记》记载陈厉公则是陈佗。
对此,当以《春秋》经传为准。因《春秋》经传是周朝人写的当朝史,而《史记》是汉朝人写的前朝史,《春秋》经传的史实准确度是《史记》无可比拟的。
那么,有关陈厉公前后那段历史,《春秋》经传是怎样记载的呢?且看相关原文:
《春秋》:
“鲁桓公五年:
春,正月甲戌,已丑,陈侯鲍卒。
夏,葬陈桓公。
鲁桓公六年:
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
鲁桓公十二年:
秋,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鲁庄公元年: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鲁庄公二年:
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鲁僖公十二年: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鲁桓公十三年:
夏,四月,葬陈宣公。”
《左传》:
“鲁隐公六年: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鲁隐公四年),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
鲁隐公七年:
冬,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鲁桓公五年:
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鲁庄公二十二年:
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
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
鲁襄公二十五年:
(郑子产)曰:‘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
《公羊传》:
“鲁桓公五年:
陈侯鲍卒。曷为以二日?卒之㤜也。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
鲁桓公六年:
蔡人杀陈佗。陈佗者何?陈君也。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绝也。曷为绝之?贱也。其贱奈何?外淫也。恶乎淫?淫于蔡,蔡人杀之。”
《榖梁传》:
“鲁桓公五年:
陈侯鲍卒。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鲁桓公六年:
蔡人杀陈佗。陈佗者,陈君也。其曰陈佗何也?匹夫行,故匹夫称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陈侯憙猎,淫猎于蔡,与蔡人争禽。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何如知其是陈君也?两下相杀,不道。其不地,于蔡也。”
据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桓公陈鲍有两个弟弟:陈五父、陈佗,并有四个儿子:陈免、陈跃、陈林、陈杵臼。陈国君室跟郑国君室和蔡国君室都有姻亲关系。
陈桓公因患精神障碍疾病,于公元前708年12月21日(甲戌)这天走失,当公元前707年1月6日(己丑)被人发现时,陈桓公已去世,前后发了两次讣告。陈桓公去世后,按传统应该太子陈免继位,但其叔父陈佗却把大侄子陈免杀了取而代之,自己当了国君。
公元前706年8月,陈佗淫猎于蔡国,被蔡人所杀。陈佗在位仅逾年(前707年1月-前706年8月),未被周王室承认,无谥,史称陈废公。
国不可一日无君,废公陈佗刚被杀,郑庄公寤生就积极活动,支持刚正忠直的陈五父为陈国国君,但陈五父未及登基,就又被蔡人所杀。也就是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陈鲍、陈免、陈佗、陈五父相继去世,陈国的合法继承人就剩下陈跃、陈林、陈杵臼三兄弟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郑国只得跟蔡国一起奉戴陈跃为陈国国君。陈跃在位六年(前706年8月-前700年8月),谥号陈厉公。
陈跃卒后,陈林继位。陈林在位七年(前700年8月-前693年10月),谥号陈庄公。
陈林卒后,陈杵臼继位。陈杵臼在位四十五年(前693年10月-前648年12月),谥号陈宣公。
以上继承关系次序井然,清楚明了。
陈佗和陈五父都死于蔡人之手,陈佗因“淫于蔡”或“淫猎于蔡”而被杀,陈五父因“蔡人欲立其出”而被杀。表面上看,蔡国君室是主谋,在春秋战国那个弑君夺位成风的年代,真正的幕后主谋是陈跃,所以陈跃谥为厉公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陈厉公是陈跃,《史记》为何还要说陈厉公是陈佗呢,那只得去问太史公本人了。其实,《史记》中记载的王侯世系,错漏之处不胜枚举,历来为史家所诟病,在那个只能用竹简或传说记事的时代,这能怪太史公吗!
贵州松桃•陈辉斌
2013年3月19日
绿色密码
在2014/2/23 13:34:05发表的
我是贵州省长顺县的,我们村子全姓陈,但没有存世族谱。据老辈人说我们是从江西猪屎巷子由官府强迁过来的,祭祀时的祭词也这么说,并联举了大体路线,但由于是苗语,一些地名很难翻译成汉语。我们的字辈是口传的的,音具体是:朝国思文,尚邦家永,忠益德化。但朝字辈以上还有一些祖坟,可见字辈是到现居住地以后后辈编排的,现在已用到忠字辈,照此估计,由江西迁入贵州的时间应有13-15代了。据询问,贵州除陈姓外其他姓氏许多也来自猪屎巷,有的临江府猪屎巷,有的称吉安府猪屎巷,还有称其他猪屎巷的。为了寻根,我想请各位帮查证一下以上地址及历史上由该地所发生的移民事件等相关资料。